文档介绍:《古诗十九首》中的情感表现
内容摘要:《古诗十九首》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昭明文选》而成。《古诗十九首》所抒发的,是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其对生命的感悟和其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令古往今来的读者常读常新。
关键词:《古诗十九首》生命感悟人文精神
一提到中国诗歌,首先映入脑中的多半是《诗经》和《楚辞》。许多人认为,《古诗十九首》在中国诗歌史上是继《诗经》和《楚辞》之后的一组最重要的作品。然后才是唐诗、宋词、元曲。其实我倒以为中国的诗歌最值得纪念的是魏晋六朝,因为那里埋藏了时代太多的记忆。下面我们通过对其中最经典的《古诗十九首》的解析来领略一下千百年来文学家、诗人、美学家不断追寻的生命感悟与其人文精神。
《古诗十九首》大致成书众说纷纭。朱光潜先生认为中国古代哲人观察宇宙似乎全都从美术家的观点出发,所以他们在万殊中所见的的共相为“阴”与“阳”。随后他更得出“纵观全局,中国的艺术是偏于柔性美的”。我认为这种柔美多是与人生的欲求相关,而且只有在悲观的主题下才能标出高格。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中国古代会有这么多闺怨诗,也可以解释为何婉约一派远比豪放路子来得多了。《古诗十九首》就是这样的杰作。
《古诗十九首》在题材上全是五言,句数各不相同,意旨各有侧重,不过都离不开对现世生命不确定性的感慨。如果说《古诗十九首》中有对社会的批判,我们不禁可以站在更高的角度上进行分析,而不是仅仅从社会层级矛盾角度上立论。其中有一首叫《驱车上东门》,这首诗非常清晰地向我们提出了人生终极意义的话题。在作者看来,不管是谁最终都难逃死亡的结局。人死就宛如睡着了,但却永远也没有醒的可能。
任何一个时期的诗歌,只要不是出自一人之手,总能从多方面反映人们的思想、生活,表现出他们对人生价值的追求。然而,细读十九首,我们却发现它的作者们精神面貌、人生追求有着惊人的相似。
首先是思妇诗。如:“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如果说,“行行重行行”写出了两个人分离的一种基本现象,那么,“与君生别离”就是写由这种现象所产生的痛苦了。为什么要生别离呢?诗没写明,但可以肯定的是“君”不得不走,于是便产生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思念。“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荡子不归,辜负了青春年华,只勾起了思妇对美好时光的回忆和眷恋,由此及彼,思念使两者融化在一个空间之内。“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忧愁不能寐,揽衣起徘徊。……”长年的分居使我们的女主人公忧愁悲伤,不知心上人何日可回还。……
在这一时期,开始出现文人五言诗的女性题材及女性视角,这是有其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原因的。
其次是感慨诗。“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高楼中有弦歌声,但无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