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岩屑鉴定及描述方法
1、碎屑岩的描述方法
岩屑鉴定要有专人负责,现场鉴定除用肉眼观察外,须使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试齐及简易鉴定方法。鉴定过程中应剔去泥皮、掉块等假屑,目估各种岩屑百分含量变化,遵循逐包鉴定,上下对比,大套观察,分层描述的原则。岩性描述的内容包括颜色、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含油气性、化石、含有物、孔洞裂隙(缝)发育情况、次生变化等。要求定名准确,条理清楚,文字简练。
观察描述颜色时,要以干燥、新鲜面为准,要求采用“复合色”的描述方法(主要颜色在前,次要颜色在后)。不用实物类比描述方法,如砖红色、猪肝色等。要注意局部变化情况,如均不均匀,色斑及条带的分布规律等。
(见表1)
优势粒级定名法:岩石中某个粒级的含量〉50%,其它种粒级含量均<20%,则以〉50%的那种粒级命名。
主、次粒级定名法:岩石中两种粒级的含量均<50°%,又都彡35°%,则分主次联合命名,次要粒级(量少者)放在前面,主要粒级(量多者)放在后面。
不等粒砂岩的命名:岩石中有三种粒级相近,每个粒级含量都<50%,但都〉20%,任何两种粒级的含量之和又<70%时,则称为不等粒砂岩。
砂、泥岩过渡型岩石分类定名(见表2)
表1 表2
岩石名称
粒径(mm)
O值
岩石名称
含量(%)
细砾(角砾)岩
1-4
-2〜0
砂质
泥质
粗砂
-1
1-0
砂岩
95-100
5-0
中砂
-
2-1
含泥质砂岩
75-95
25-5
细砂
-
3-2
泥质砂岩
50-75
50-25
极细砂
-
4-3
砂质泥岩
25-50
75-50
粗粉砂
-
5-4
含砂质泥岩
5-25
95-75
细粉砂
-
6 — 5
泥岩
0-5
100-95
泥
<
>6
砾石含量彡50%者称砾岩;—50%之间者称砂砾岩;—30%为砾质砂(泥)岩;<10%为含砾砂(泥)岩 :砾石:圆状、次圆状砾石彡50%;角砾岩:次棱角状、棱角状砾石含量超过砾石总量的50%
.• (角砾)岩:成分单一,某成分砾石占75%以上,叫XX砾(角砾)岩
复成分砾(角砾)岩:砾石成分复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岩石成分组成,亦统称砾(角砾)岩
现场鉴定除用肉眼观察外,须使用放大镜、双目镜、各种试齐及简易鉴定方法,对能够识别的矿物成分,岩石碎屑成分及指相矿物(如海绿石、菱铁矿、黄铁矿等)进行描述,并目估重要矿物的百分含量。对已收到的分析、鉴定成果,要反映到完井地质报告中去。
按杂基信号分类。杂砂岩:杂基含量>15%。(净)砂岩:杂基含量<15%。、长石、岩屑相对含量分类(见下图)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