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小论文-天一阁藏书文化初探.docx

格式:docx   大小:19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小论文-天一阁藏书文化初探.docx

上传人:bai1968104 2019/1/7 文件大小:1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小论文-天一阁藏书文化初探.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小论文:天一阁藏书文化初探篇一:宁波藏书文化宁波藏书文化(我与宁波八年级) 天下第一藏书楼天一阁明代浙东第二藏书楼五桂楼清代一郡书香历千秋篇二:中国藏书文化书房论文善阅坊“一个家庭没有书,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可想而知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修生养性,安然入睡,丰富知识。书有时是最好的良伴, 心情不好时,可以看书调适心情。平常也可以看些书增加自己的气质与修养,读书能帮你开拓视野,你不再局限与小小生活中的一隅,你可以无拘无束地畅游古今中外,学识遍布四海,随着读书范围的扩大,你也会练就出广博的心胸与远大的理想和信念。而当你读了很多书,就会明白有些书是很有价值的,是值得你收藏的,从而你就需要一阁之地来存放那些你较为喜欢的书籍。书房名善阅坊,顾名思义,就是善于阅读,喜爱读书。书房不大,沿着墙壁布置的藏书处,分有几层,间隔安排,是淡淡的蓝色,上面放置的大多数是图书,还有间隔摆放的小饰品。书是按分类来放置,下面几层层是文学名著类的,而上面是各种类型的小说,因为自己是比较喜欢看小说的,所以有搜集各种类型的来收藏,当红作家的,或是一些看了比较喜欢却不出名的。右边放置的多是学****书籍,放置的位置是容易拿的,因为还是学****的书看的相对要多一些。在书隔间放置了些无针松装饰了一下。每次看到书柜上慢慢的书籍总会有一种满足感,很愉悦,而那微微的绿色也能点缀下书桌摆放在了窗边,温暖的明亮的阳光经常从窗外照入,若是阳光太强,会拉上一层轻纱来缓和下,桌边放了盆文竹,旁边是木制笔筒,里面零星几只笔,确是各有用途的,窗帘是一款印有甲骨文字图案。总感觉古老的文字会为书房带来文化气息,明媚的阳光透过窗帘,会让人有种窗明几净的感觉。墙上只简单挂了几幅字画,没有其余的装饰了,在书桌旁书柜对面放置了一张不大的沙发床,白色的,上面还放置了一个棕色绒熊,在读书之余,躺在上面小憩,放松下自己,也是很不错的。书房的环境如何会直接影响你读书的心境,像古代很多名人都是成功于书房。南宋诗人陆游的书斋名为“老学庵”。他说:“予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烛夜行’之语名庵。”他以此激励自己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进取精神。明代学者张溥的书斋取名“七焚斋”。他自幼好学,所读之书一定要亲手抄录,抄了再读,读了烧毁,接着再抄,反复六七次,直到背熟为止。蒲松龄应试落第后,喜欢请人到书斋闲谈,然后根据闲谈讲的故事加工整理,写成小说。所以,他称自己的书斋为“聊斋”。《聊斋志异》就是在聊斋里写成的。著名古文字学家商承祚的书斋名为“锲斋”。他取荀子《劝学》里“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这一生动语句来勉励自己刻苦钻研学问。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鲁迅先生的书斋名为“绿林书屋”。鲁迅先生在黑暗的时代为中国的革命奔走高呼。一些反动文人就诬蔑他是“学匪”。他就将书屋取名“绿林”,以示嘲讽。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在研究学问时,常常是通宵达旦,很少下楼。他就称自己的书斋为“何妨一下楼”。语言学家王力称自己的书斋为“龙虫并雕斋”。他向人解释说:“古人有所谓雕龙、雕虫的说法,在这里,雕龙指大的著作,雕虫指一般小文章。龙虫并雕,两样都干。”他一生中既写过洋洋数十万字的“雕龙著作”,也写了不少短而精的“雕虫小文”。著名语言学家杨树达的书屋题名“积微居”。他常说:“小是大的基础,大是小的发展;多是少的结果,少是多的基础。学问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书房是我们自己的一片安静读书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