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一、名词解释
1. 区域科学:区域科学是一门有关区域或空间系统的治理、开发、管理的具有地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2. 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
3. 适度人口:指对一国或地区发展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4. 劳动地域分工:社会劳动分工的空间形式。指一国或一地区按照各自条件和比较优势,着重发展有竞争优势的专业化部门和在产品交换基础上的相互协作,以取得较高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5. 区域投资环境:是指影响投资主体进行投资决策的各种区域因素的组合。
6. 主导产业:是指具有一定规模,能够充分发挥经济技术优势,以技术优势改变生产函数并对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演进有强大的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7. 区域规划: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总的战略方向和目标,对未来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社会经济发展和建设进行总体部署(包括区际和区内)。
8. 区域优势:某个区域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特殊的有力条件。由于这些条件使该区域更富于竞争力,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
9. 区域发展战略:是指对区域整体发展的分析、判断而做出的重大的、具有决定全局意义的谋划
:是点-轴渐进扩散理论在区域规划和区域发展实践中的具体运用,也是经济空间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其中,“点”是指区域中的各级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人口和产业集中的地方,有较强的经济吸引力和凝聚力。“轴”是联结点的交通干线、高压输电线、通讯设施线路、供水线路等工程性线路组成的线状基础设施束。其实质是依托沿轴各级城镇形成产业开发带。
11. 区域发展: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其地域结构的变化
12. 自然资源:存在于自然界,能被人类利用并能产生紧急或社会价值的自然条件。
13.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对满足后代人其需求构成危害的发展
14. 外部性:一个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对另一个经济主体所产生的有害或有益的影响。
15. 教育成本:指培养每名学生所支付的全部费用,即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在校学生,在学期间所消耗的直接和间接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总和。
16. 技术进步:狭义上的技术进步主要是指生产工艺、中间投入品以及制造技能等方而的革新和改进。具体表现为对旧设备的改造和采用新设备改进旧工艺,采用新工艺使用新的原材料和能源对原有产品进行改进研究开发新产品提高工人的劳动技能等。从广义上讲,技术进步是指技术所涵盖的各种形式知识的积累与改进。
17. 国内生产总值: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18.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区域内具有不同发展功能的产业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是实现战略目标的步骤和途径是实施战略的手段
:一定面积土地资源生产的食物所供养的一定消费水平的人口数量。
:各年龄组人口数量在全体人口数量中的比重。
:区域政策是根据区域差异而指定以协调区域间关系和区域宏观运行机制的一系列政策之和,在宏观层次上影响着区域发展。
:参与者双方或多方的一种角逐或比较而体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它是一种相对指标,必须通过竞争才能表现出来
:
二、简答题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