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巴黎圣母院》中美与丑的对照摘要:美与丑看似矛盾斗争,而又相互依存。每个人对美与丑的看法各不相同。雨果的《巴黎圣母院》集中体现了内在美与外在美,美与丑,以及美、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美并不一定是玩味蒙娜丽莎的微笑,或是考量维纳斯的断臂,而是不仅要用眼睛去观察,更重要的是要用心去体会和感悟。关键词:巴黎圣母院美丑美与丑的关系人的美包括人的外在美和内在美。所谓外在美,是指对象的外在形式的认识;所谓内在美是指对象的内在本质的看法。人的外在美是通过肉眼直观地看到的外在形象所体现的能够给人直观的美感。吉普赛少女爱斯梅达拉的外表可谓美丽绝伦,她的美丽深深地吸引着卡西莫多、副教主克洛德、弗比斯等人。然而外在的美虽然是人物美的一个重要方面,但不是决定性的方面,人的美的决定性因素是内在美。一表人才,英俊潇洒的弗比斯其实是一个虚情假意的风流伪君子。或许一开始人们会觉得他是一个具有英俊外貌的人,但了解他之后,没有人会从内心感叹他的“美”。人的内在美是指人的内在品质、性格的美。内在美是抽象的、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它必须通过人们外在的言行来体现。爱斯梅达拉不仅有美丽可人的外貌,还有一颗高尚纯洁善良的心灵,对爱情充满了憧憬和渴望。当格兰古瓦即将被乞丐王国的人绞死的时刻,只要有人愿意和他结婚,他才可以免于一死,这时爱斯梅达拉毫不犹豫的以愿意和他结婚的方式救了他;当畸形丑陋的卡西莫多被绑在柱子上在烈日下受鞭打示众,因口渴快要晕死过去的时候,她不计曾经卡西莫多对她的粗暴行为而给他喂水。这样的高尚的品格、善良的心灵才是真正的价值所在,才是真正的美。内在美才能使之美上加美。雨果说过:“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近于优美,粗俗藏在高尚的背后,善恶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美、丑对照是雨果浪漫主义文艺思想的核心。在同一部作品中,既可以有表现丑的事物,又可以有表现美的事物,它们之间既有矛盾斗争的关系,又有着一种相互依存、相互衬托的关系。由于丑的存在,更衬托出美的更美,同样由于美的存在,也可以使丑的更丑。谈到美,我们也一定会说到丑,因为美与丑是相互存在的,它们相互矛盾又相互衬托。丑是相对于美而言的,丑是在感性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形象。虽然丑和恶有密切联系,但是丑并不等于恶。长得三分像人的卡西莫多,长相畸形,外貌十分丑陋,却有一颗珍爱的心,他默默地、真心地爱着那个给予他滴水之恩的美丽姑娘——爱斯梅达拉,他用尽自身的力量去保护她。或许一开始我们会觉得他长得丑,像个怪物,可谁不会被他的真心和这种默默的爱所感动呢?谁又会说他真的丑呢?相比较而言,相貌堂堂、英俊健美的弗比斯,实际上是一个轻薄的花花公子,他对任何女性都是虚情假意,他对女性没有真爱,只是玩弄与占有,这样的人的确令人反感、厌恶。他是一个不配得到爱的可怜虫,可以说他这种人怎一个“丑”字了得。至于副教主克洛德,他阴沉的脸本来就令人可怕,但是他扭曲的心却更叫人恐惧。他对爱斯梅达拉的贪恋已经发展成为一种畸形的占有欲,由于得不到爱斯梅达拉,由于西方宗教对他思想的压制,他在法庭上说谎。那时他的心灵和他的面容都扭曲而变得丑陋。因此美与丑是不可分割,是矛盾统一的。用心去感受,丑陋的外表可能藏在一颗美丽善良的内心。美与丑的转换丑与美在一定条件下会转换,但他们的关系并不简单。丑本来相对于美而言,是具有否定的审美意义。美与丑的转换就如人物仪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