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题竹石牧牛.doc

格式:doc   大小:26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题竹石牧牛.doc

上传人:drp539606 2019/1/8 文件大小:2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题竹石牧牛.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内容提要:《题竹石牧牛》是黄庭坚作品中影响较大的一篇,但对其主题历来众说纷纭,但后人对这首诗的妙处,或者黄庭坚喜欢这首诗的原因何在,都不是令人很满意。陈开勇先生的《黄庭坚〈题竹石牧牛〉诗考论》论证该诗有禅宗“牧牛”喻有关,但对全诗的主题分析仍不够详尽,笔者认为“砺角”同样与佛教典故有关。本文结合“竹”的意象,分析了其中的儒佛因素,及其写作技巧。
关键词:牧牛牛角竹

黄庭坚的《题竹石牧牛》影响相当大,几乎所有黄庭坚作品的选本——哪怕就选几首诗,也得提到它。恐怕和黄庭坚对其自视甚高有关。吕本中《东莱吕紫薇诗话》载:“或称鲁直‘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以为极至。鲁直自以此犹砌合,须‘石吾甚爱之……牛斗残我竹’,此乃可言至也。”但后人对这首诗的妙处,或者黄庭坚喜欢这首诗的原因何在,多语焉不详,或系风捕影,倒是陈衍说了一句大实话:楞是没有看出它的好处来。其《石遗室诗话》十四云:“理之不足,各大家常有之,山谷题画诗云:‘石吾甚爱之……牛斗残我竹’……若其石既为吾甚爱,惟恐牛之砺角,损坏吾石矣,乃以较牛斗之伤竹,而曰砺角尚可,何其厚于竹而薄于石也!于理似说不去。”诸家都认为其有理趣或谐趣,但内容始终难于坐实。陈开勇先生的《黄庭坚〈题竹石牧牛〉诗考论》以相当翔实的材料证明“牧牛”的典故与佛教有关, 特别是作者从《佛遗教经》与《阿含经》中找到“牧牛”用于“治心”的说法, 可证明禅宗“牧牛”的话头其来有自。其实,禅宗“牧牛”的话头是如此流传广泛,我们随便打开任何一本禅宗灯录、语录,都可以轻易地找到。所以,黄庭坚是否看过《阿含经》与《佛遗教经》并不很重要。牧牛的源头虽出自佛典,但禅师们广泛运用这一公案,当与南宗禅“农禅合一”的生活方式有关。陈开勇先生引用了《景德传灯录》卷九福州大安禅师的一段公案,但从时间上来说,石巩慧禅师的公案应更早一些。《祖堂集》卷十四“石巩和尚”载:
一日在厨作务次。马祖问:“作摩生?”对云:“牧牛马。”师曰:“作摩生牧?”对云:“一迴入草去,便把鼻孔拽来。”马祖云:“子真牧牛。”
《景德传灯录》卷六“抚州石巩慧藏禅师”记载大同小异:
一日在厨中作务次。祖问曰:“作什么?”曰:“牧牛。”祖曰:“作摩生牧?”对云:“一迴入草去,便把鼻孔拽来。”祖曰:“子真牧牛。”
如果按学术界的一般看法,《杂阿含经》成书于《中阿含经》之前,那么开勇先生提到的材料很难说是关于“牧牛喻”的最早出处,《杂阿含经》四十三卷有这么一段话:
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比丘尼,眼色识因缘生,若欲、若贪、若昵、若念、若决定着处,于彼诸心善自防护。所以者何?此等皆是恐畏之道。有碍、有难,此恶人所依,非善人所依,是故应自防护。耳、鼻、舌、身、意,亦复如是。譬如田夫有好田苗,其守田者懒惰放逸,栏牛噉食。愚痴凡夫亦复如是,六触入处,乃至放逸亦复如是若好田苗;其守田者心不放逸,栏牛不暴,设复入田,尽驱令出。所谓若心、若意、若识,多闻圣弟子于五欲功德善自摄护,尽心令灭。若好田苗,其守护田者不自放逸,栏牛入境,左手牵鼻,右手执杖,遍身搥打。驱出其田。诸比丘,于意云何?彼牛遭苦痛已,从村至宅,从宅至村,复当如前过食田苗不?”答言:“不也。”世尊:“所以者何?忆先入田遭捶杖苦故。如是比丘,若心、若意、若识,多闻圣弟子于六触入处极生厌离、恐怖,内心安住,制令一意。”[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