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实践报告
个人实践报告
报告人:张邵建
在临近暑假的相小学期,我们从学习生活中抽出疲惫的身体,应学校的号召,进行了“三下乡”主题实践活动。我们的实践主题是调研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活,科教等的发展问题,我们实践的地点是瓦房店市普兰新区邓屯村。在这次实践活动中,我们虽然实践时间不长,但我们这些城市里长大的孩子还是过了一把“乡下瘾”,体验了农村的生活,增长了我们的见识。
下面我就这次实践活动做一下我的个人报告。
前期准备:
根据这次实践活动的背景暨“建党九十周年和十二五规划发展新农村建设”和实践活动的内容,我们实践团队经过多次讨论和商定最后定出了针对农村的两套调查问卷,分别是针对青年人和中老年人。这其中大多是我本通过上网看书查资料所总结出的农民最关心的问题,这样才能体现我们这次调研的针对性。比如问题“对孩子学业的要求”,“交通工具使用情况等等”。我们不仅队员之间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多次讨论,还与指导老师赵显嵩,郭文臣等进行了细心的交流,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建议。这位我们的时间活动打下了良好基础,保证了实践的顺利进行。
进行实践
终于在7月2号这一天我们踏上了实践的征程,在出发之前我们仔细准备了我们必须的东西,比如照相机,调查问卷等,但最重要的是我们怀着一颗热情的心去参加实践活动。天阴沉沉的,似乎要下雨。然而,这并不能打消我们认识农村的热情。做好了充分的准备之后,我们赶往大连站,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实践之旅。
列车到达普兰店车站时,我们下车。而此时天空也下起了瓢泼大雨。虽然预先做好了防雨准备,小组成员还是被这场大雨弄得有些措手不及。经过在车站短暂的休整,我们按原计划开始行动。
首先我们开始教育方面的调研。“承前育后,任重道远”——身为大工学子的我们对于这一句话并不陌生。屈伯川老校长的话语犹然在耳。今天,我们实践团队成员带着一番渴望与期待踏上了前往邓屯村的旅途。教育是一个国家立国之本,没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就很难培养出优秀的人才,国家也就很难得到发展。因此,我们实践小组将对邓屯村教育文化方面的调研放在了很主要的位置上。到达实践地后,我们就开始了对邓屯村教育情况的调研。
我们的三名队员进入一位农村老师的家中进行走访慰问,因为我没有亲自去,在此我就不详细叙述了。接下来我们就来到了我们的主要实践地——邓屯村进行活动。活动的当天,我们冒着小雨来到实践地点邓屯村,吃完午饭休整一段时间我们就开始我们的活动了,我们兵分两路,一路去参观采访邓屯村的乡镇企业,另一路则进入村民家中挨家挨户进行调研采访。我们分成两组出发了。以问卷形式对村民进行调查是我们调研的主要形式。为扩大大连理工大学和我们实践团队的影响力和知名度,我们出发时都穿上了干净而整洁的大连理工大学校服以向村民展示当代大学生的良好形象。
1)采访村民
调研是“三下乡”的主要内容之一,我们队员甚深知身负重任,冒着小雨进入村民家中调研。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实践团队的队员们本着友好的态度和当地人民进行交流和沟通,尽管一开始当地的群众对我们的采访调研持怀疑的态度,但是在我们队员的耐心和诚恳的态度的感染下,他们从逐渐接受我们到热情接待我们,最后总是很真切地反映当地实际情况,同时也提出了对国家建设新农村的信心。
遭到拒绝后队员讨论如何能得到老年人的配合
下面我谈一下我们在调研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问题以及我们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