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绪论
1、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2、中共和中国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不仅包含由马克思、恩格斯建立并由列宁等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也有联系中国社会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3、三个组成部分的含义及关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基础;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资本主义的理论剖析;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结论和归宿,是马克思主义中最核心的内容。
4、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这是马克思主义中最基本,最核心的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集中概括。
5、马克思主义直接理论来源
批判地吸收、继承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英法的空想社会主义的合理成分。
6、马克思主义的公开问世:1847《哲学的贫困》,1848《共产党宣言》
问世的意义: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时代问题提供了全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7、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最鲜明)特征: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①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是对客观世界尤其是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具有革命性,是人民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理论
③科学性与革命性是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
8、马克思主义的四个特征:
①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②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③重要的理论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质的反映,这是人们认识和发展规律的具体体现,是理论创新的内在要求。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
④崇高的社会理想:实现物质的极大丰富,人类精神境界的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最崇高的理想:实现共产主义
第一章
9、哲学是什么: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0、哲学基本问题(表述、内容)
表述:哲学基本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问题
内容:①意识和物质,思维与存在,谁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即物质和精神,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11、对第一方面的回答(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①唯物主义: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②唯心主义: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12、对第二方面的回答(可知论,不可知论)
①可知论:世界史可以被认识的
②不可知论:世界是不能被认识或完全认识的
13、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世界上的事物是联系的还是孤立的,是发展的还是静止的】及回答(辩证法,形而上学)
①辨证法:坚持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
的内部矛盾。
②形而上学:坚持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世界,否定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与作用。
14、物质,物质范畴,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存在)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一客观存在是我们通过感觉感知的,但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意识所复写、摄影和反映。----------------------- 列宁对物质的定义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统一性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存在性。物质存在于人类的意志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
15、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并反作用于物质
16、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内容及理论意义:
①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存在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与唯心主义一元论、二元论划清了界限。马克思主义是从意识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中把握物质、规定物质的。
②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批判了不可知论。物质这一客观存在是可以认识的对象。
③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从个性中看到共性,从相对中找到绝对,从暂时中发现永恒。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唯物辩证观。
④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17、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统一于物质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
18、运动,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2),静止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基本属性 
运动与物质的关系:不可分割→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脱离运动的物质是不存在的;②物质是运动变化和发展的实在基础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