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我不是药神观后感
一部好的影视作品,不仅仅是以主演的颜值吸引观众,更是以其反映的社会现实、深层的内涵和广阔的外延给人以震撼和反思。昨天下午和朋友在永川保利万和时光影城一起观看了3点10场的《我不是药神》,观影过程中感慨良多,回家后偷懒没有及时记录下来,今天还是有写下来的冲动,所以以此记录。
这部影片以3条线索同时展开,一是以徐峥主演的程勇的成长变化过程为线索,二是以白血病人的生活状态为线索,三是以程勇的儿子小澍是出国还是留下为线索。下面将自己的一些个人感受总结概述如下:
一、真实的成长历程
这部作品给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真实”,这主要反映在程勇这个人物的成长历程中,我把他的经历分为三个层次,在这三个层次中他分别具有私欲性、神性和圣性的特征,下面就分别进行介绍。
首先,影片表现出了程勇的普通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程勇出于本能的不愿意孩子离开自己,他却没有考虑到自己当时的生存生活状态并不能承担起一个父亲应负的责任,而且在双方协商的过程中一言不合程勇就要动手打人表现出他的粗鄙,在警察局中当看到孩子的舅舅曹斌向自己冲过来的时候,他又表现出了恐惧和不安,这分明就是一个市侩形象。
“格列林”卖价四万多是普通白血病人无法承受的,而印度“格列林”药效完全与正版“格列林”相同,药店零售价仅2000元,他希望程勇可以走私倒卖这种在国内被列为“禁药”却对白血病人十分有助的药物。程勇内心十分清楚,走私是违法的,他思虑之后不愿承担、不敢承担这风险,这也是一个人潜意识的自我保护机能,同时也是一个人本能的自私的表现。
“印度格列林”,是因为他自己的父亲身患“血管瘤”,急需用钱手术,而他自己根本拿不出钱,为此,他铤而走险倒卖“格列林”。
,他也并非为了治病救人。他与印度制药厂商的对话有一段是:印度人问他:“你要做救世主?”程勇回答:“不,我要赚钱。”这个时候,他只是一个普通的、自私的药贩子。他拿药价500一瓶,卖给病人五千一瓶,这个时候他所考虑的不是治病救人,而是赚钱治病。
,他感到了害怕,将药的渠道让给了张长林,自己明哲保身,退离印度药的售卖,在这个时候他无暇他顾,他得要保护自己,他的孩子也还小,说是自私,也是自私,但更多了一份普通与正常。
,事业上升的阶段,正逢重要人物需要陪同的情况下,吕受益的妻子来找他,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此时,他为了公司效益,忽略了所谓“弟妹”对他的求助。
其次,影片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了神性。神,神乎其技。所谓神,就是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当看到越来越多的病人来找程勇买药,他的生意越做越大,我不免有所疑问
,如此大量的盗版药出现在市场中,德国格列林公司怎么会毫无察觉,上海警方怎么会无动于衷?果不其然,德国公司代表来到上海警察局寻求帮助,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程勇卖药依然顺风顺水。不得不说这是程勇所表现出的神性的体现。其次,程勇走私的药物能一次次顺利抵达,躲避海关的搜查,这也是令人唏嘘的。
最后,影片将程勇的个人品质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他的身上表现出了圣性。古有“万世师表——孔圣人”“亚圣——孟子”“诗圣”“画圣”等等,“圣”是对崇高的无上敬仰。那程勇所做的哪些事情表现出了令人敬仰的崇高呢?一起来看看。圣性在程勇身上初露端倪是在给他的合伙人发工资的时候,黄毛——彭浩之前因为抢了他们的药,在他这里做事还债,本来是债务还清就该走人,可程勇希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能给他帮助,于是也给他发了工资,给了药,不过在这里的圣性一闪而过,随后又表现出他普通人的一面。第二次圣性的表现是在病人家属认为他们卖的药有问题的情况下找上门来,他们共同查出原因是服用了张长林的假药出事,在刘牧师的影响下,他们疯狂发泄了一场,这是程勇对假药的抵制。第三次也是程勇圣性发展到顶峰,当他目睹昔日的朋友吕受益因为没有印度格列林而发生的变化,当他听到吕受益做
“清理”时发出的痛苦难耐的声音,当他祭奠吕受益看到那一群白血病人时,他的圣性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他本来已是纺织工厂的老板,月纯利润几十万,完全可以独善其身的时候,他选择了挺身而出,不为经济、不为利益,为了他人的生命,他这一次是主动将自己推到了风头浪尖,他以进价卖药,这是药贩子吗?圣性的爆发是随着市场矛盾的日益尖锐而产生的,当德国格列林对印度政府发起诉讼并且通过其他渠道关停了印度格列林的生产工厂,这个时候要想卖药只能在印度各药店以零售价回购,也就是2000一瓶,那程勇卖多少呢?还是500一瓶。刘思慧提醒他:“你这样每个月会亏损几十万。”程勇回答:“就当我还他们的吧。”其实,他要还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