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6
文档名称:

伤寒金口诀.doc

格式:doc   大小:52KB   页数:1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伤寒金口诀.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1/10 文件大小:5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伤寒金口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真伤寒,世罕希,
多少庸医莫知机。
仲景石与节菴泄,
千金不易伤寒秘。
方不同,法更异,
四时伤寒各有例。
惟有冬月正伤寒,
不与春夏秋同治。
真伤寒、真中风,
表实表虚各自中,
表虚自汗脉浮缓,
疏邪实表①有奇功。
①疏邪实表汤:
疏邪实表治中风,桂枝白芍与川芎,
羌活防风白术草,生姜大枣煎服灵。
表实无汗脉浮紧,
升阳发表汗自松。
②升阳发表汤:
升阳发表治伤寒,羌活防风白芷添,
麻黄杏仁桂枝草,川芎升麻姜葱煎。
背恶寒,背发热,
头痛脊强一般说,
俱属太阳膀胱经,
有汗无汗须分别。
春夏秋,别有方,
通用羌活冲和汤①。
①羌活冲和汤
(即九味羌活汤,阴虚气弱人禁用)
九味羌活用防风,细辛苍芷与川芎。
黄芩生地兼甘草,发汗去风可建功。
春温夏热秋治湿,
随时加减细酌量。
病证与冬皆相似,
深浅表里脉中详:
脉有浮,脉有沉,
半浮半沉表里存,
有力无力求虚实,
或温或下细推成。
更有汗吐下三法,
当施当舍莫留停。
两感证①,日双传,
①伤寒的传经,有一种表里相传者。其中又有表里双感者,即日传两经的现象,称为两感证。其一日太阳与少阴同病、二日阳明与太阴同病、三日少阳与厥阴同病。邪在太阳则发热头痛;在少阴则咽干口燥;在阳明则目痛鼻干;在太阴则腹满自利;在少阳则耳聋胁痛;在厥阴则烦满囊缩。其表里并传,病情的变化最速,这就是所谓
“传经两感”。另还有“直中两感”,如《伤寒论》所谓少阴病,反发热,治用麻黄附子细辛汤,即为“直中两感”。(说见《医学心悟?两感证》)
一日太阳少阴连,
肾与膀胱脉沉大,
口干头疼是真原;
二日阳明与太阴,
沉长之脉脾胃兼,
目又痛,鼻又干,
腹满自利不通安;
三日少阳厥阴病,
肝胆脉息见浮弦,
耳聋胁痛囊卷缩,
古人不治命由天。
陶节菴,泄漏方,
不问阴阳两感伤,
通用冲和灵宝饮①,
①冲和灵宝饮
冲和灵宝两感证,羌芎生地草防风,
柴胡黄芩细辛芷,石膏薄荷生姜冲。
一服两解雪跷阳。
更明表里多少病,
治分先后细推详:
表病多,里病微,
麻黄葛根汤②最奇。
②麻黄葛根汤
葛根汤内麻黄襄,二味加入桂枝汤,
轻可去实因无汗,有汗加葛无麻黄。
表缓里急宜攻里,
调胃承气①急通之,
①调胃承气汤
调胃只用硝黄草,甘缓微和将胃保,
不用枳实伤上焦,中焦燥结服之好。
寒中阴经口不干,
身痛发热自下利,
脉沉细,又无力,
回阳救急汤②急取。
②回阳救急汤
回阳救急用六君,桂附干姜五味群,
加麝三厘或胆汁,三阴寒厥建奇勋。
都言两感无治法,
谁知先后有消息;
结胸证,分轻重,
双解①、六一②二方觅;
阳明证,不得眠,
鼻干目痛是根源,
柴葛解肌汤③一剂,
①柴胡双解散
柴胡双解半表里,脉来弦数是根源。
小柴胡汤加苓芍,姜枣煎服随证添。
②六一顺气汤
六一顺气治结胸,柴胡黄芩芍药增,
大承气汤加甘草,水煎临服铁锈攻。
③柴葛解肌汤
节庵柴葛解肌汤,邪在三阳热势张,
芩芍桔草羌活芷,石膏大枣与生姜。
程氏除羌桔芷石,加入丹地二母良。
犹如渴极遇甘泉;
耳聋胁痛半表里,
柴胡双解①力甦痊;
腹又痛,咽又干,
桂枝大黄汤②可蠲。
太阳发黄头有汗,
茵陈退黄汤③独羡。
①柴胡双解散(见前页注①)
②桂枝大黄汤
桂枝大黄阳传阴,腹痛咽干脉又沉。
桂枝大黄芍药草,枳实柴胡生姜临。
③茵陈退黄汤
茵陈退黄散滑石,芩连黄柏柴栀子,
木通升麻龙胆艸,甘艸灯心水煎之。
(便秘加大黄,睛芮甚倍胆草,气虚加人参)
无热自利是脏寒,
加味理中汤①最端。
时行病,身大热,
六神通解②须当啜。
小水不利导赤饮③,
下焦蓄血凭斯诀。
①加味理中汤
加味理中汤最奇,人参白术共陈皮,
炮姜肉桂生姜草,煎加木香末一匙
②六神通解汤
六神通解治寒疫,麻黄甘艸芩滑石,
苍术石膏芎羌活,细辛葱姜淡豆豉。
③导赤饮
导赤茯苓与泽泻,猪苓甘草滑石柏,
桂枝白术山栀子,煎加生姜盐灯且。
一切下证并结胸,
六一顺气①分明说。
身有热,头无痛,
面赤饮水不下咽,
庸医误认为热证,
岂知心火反上炎,
自是戴阳多不晓,
复元汤②纳得安然。
身如硃,眼似火,
发斑狂叫误认我,
病在三焦无人识,
①六一顺气汤(方见前)
②复元汤
复元汤治元气弱,脉数无根并虚火。
参连柴冬熟附子,知母五味甘芍药。
三黄石膏汤①最可。
发斑之证先咳呕,
耳聋足冷定无他,
休发汗,愈斑烂,
消斑青黛饮莫慢②。
劳力感寒证有异,
①三黄石膏汤(又名石膏汤)
石膏汤用芩柏连,麻黄豆豉山栀全。
清热发汗兼解毒,姜枣细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