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从诗词分析古代女子情怀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是人类有史以来就存在的感情状态。作为文学,尤其是抒情文学, 主要是由作者以主人公的口吻,抒发内心的思想感情而形成形象,是人们在特定条件下一般也能感受和感动的东西。否则,就很难使读者理解、同情、以至于引起共鸣。人类从远古时期开始,人们在生活中就通过各种形式来表达对爱情和婚姻的追求,青春男女,尤其有着这种强烈的愿望。诗经是我过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三百,关雎据首”,说明追求爱情和婚姻,在古代,就是人们歌颂爱情和婚姻的主题。但是人们还是用各种形式来表达和歌颂爱情和婚姻。《诗经》中,表达男女情爱的篇章所占的比例,所占比例是不少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从“窈窕淑女”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到“琴瑟友之”、“钟鼓乐之”表达了男子心情的变化,情绪的不同。形象而准确地刻画了“君子”的情绪变化。男人如此,女子亦然。在电视连续剧《康熙王朝》中,参考举子刘墨林和青楼女子苏舜卿相爱,康熙因为他的才学出众,欲取他为第一名,遭到了众大臣的坚决反对。康熙在与众大臣辩论的过程中,让张五哥唱出家乡的爱情歌曲,并引用《诗经·关雎》用以反驳大臣们的虚伪言论。结果,众大臣哑口无言。这说明了任何否定爱情与婚姻的合理性,都是虚伪的、不正确的。其实,在《诗经》中,描述男女爱情的篇章是很多的。《木瓜》、《黍离》、《君子于役》、《将仲子》、《子衿》、《野有蔓草》、《鸡鸣》……,可谓篇章多多。都是表达青春男女对爱情和婚姻的渴望与留恋的。当社会进入了封建时代,封建的伦理观念开始统治了人们的思想。尤其是妇女,在“三从四德”的束缚下,成为了社会的最底层。但是,做为爱情和婚姻这种人类的天性,尽管在封建时代受到了极大的压抑,但是,人们对爱情的追求与向往,仍然通过种种文学形式得以表现和传播。蓬门未识绮罗香,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偏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这是唐朝诗人秦韬玉的七言律诗《贫女诗》,诗中以一个生长在蓬门,未识过绮罗也未敷过胭脂的贫女,因待嫁之年仍未有媒人作伐,心生伤感。她是一位纯洁朴实的女子,对奢靡铺张的社会风气表示了极大的反感,愿意抱持着自己的“风流高格调”,坚持自己的“俭梳妆”的情操,“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宁愿永远修炼自己的内德,也不去设法去修饰自己的外表。愿意将自己的苦恨,压在金线下边,宁愿“为他人做嫁衣裳”,也不去求得极力修饰的外在美艳。这当然不是一首纯粹的感情诗,深层意义是借贫女之思,舒发作者自己心中不平之愤而已。通过独白,揭示贫女内心深处的苦痛,吐诉作者他自己的内心的愤懑。但是,后世的贫寒淑女们,也常常借用来抒发自己的心中的悲凉。表达自己对爱情、婚姻的渴望。这首诗,以语意双关、含蕴丰富、情感饱满而为人所传诵。尽管作者采用了双关的笔法,但是人们还是侧重于它表面的爱情感情色彩。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君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感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这是唐朝诗人张籍的《节妇吟》,也属于乐府诗。诗中所说的是一个节妇,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