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康熙政要.doc

格式:doc   大小:96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康熙政要.doc

上传人:花花世界 2019/1/11 文件大小:9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康熙政要.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康熙政要章梫(生卒年不详),光绪进士及第。在光绪和宣统两朝先后任实录馆纂修、国史馆协修和翰林院检讨等职。年少时好读儒家书籍,对帝王统治之道尤感兴趣,他在“观历代兴衰之故,考列朝因革之原”的基础上,认为康熙之治冠于“百王之治”,于是萌生效仿唐朝吴兢之《贞观政要》而作《康熙政要》的念头。为了实现这一宏愿,章梫利用自己的任职条件,广泛搜集正史材料,慎重甄录相关文集,对稗官野史则抱着“不敢杂厕”的看法。与此同时,他又主动地同讲****馆同事“朝夕讨论”,自谓“再易寒暑”后,终于写成了《康熙政要》二十四卷合四十二篇。康熙帝在历史上众多的封建帝王中,可算得上是一位雄才大略、卓然不群的皇帝。他那敏锐的洞察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坚强的意志,非凡的秉赋,渊博的学识,高雅的文化素养,都给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康熙政要》这部书主要记载了他平时为政处事时的一些训诫和言谈,其中包括君道、任贤、宽仁、俭约、谦让等诸多方面。从这些言论中我们可以大略了解一下他的政治观念和思想内涵。全文及大意论君道康熙六年,圣祖躬亲大政治谕天下曰:“朕以冲龄,嗣登大宝。辅政臣索尼等,谨遵皇考世祖章皇帝遗诏,辅理政务,殚心效力,七年于此。今屡次奏请,朕承太皇太后之命,躬理万机。惟天地祖宗,付托之重。海内臣庶,望治方殷。朕以凉德夙夜只惧。天下至大,政务至繁,非朕躬所能独理。宣力分猷,仍惟辅政臣诸王贝勒内外文武大小各官是赖。务各殚忠尽职,洁已爱民,任怨任劳,不得辞避。天下利弊,必以上闻。朝廷德意,期於下究。庶政举民安,早臻平治。凡我军民,宜仰体朕心,务本兴行,乐业安生,以迓休宁之庆。政在养民,敢虚天地生成之德?当时亲政,恒念祖宗爱月之心。布告天下,咸使闻知”。是年又谕吏部等衙门曰:“民为邦本,必使家给人足,安生乐业,方可称太平之治,近闻直隶各省,民多失所,疾苦颠连,深可悯念。或系官吏贪酷,朘削穷黎;抑或法制未便,致民失业。果何道以遂其生耶?一切民生利病,应行应革,尔内外各衙门大小文武等官,念切民依,其各抒所见毋隐。”宏文院侍读熊赐履奏:“臣备员侍从,遇皇上虚己求言,不敢摭拾浮词,以混宸听,谨因圣谕所及而推本言之。伏读诏书曰:‘今闻直隶各省人民,疾苦困穷,深可悯念,或因官吏朘削,或因法制未便。’此真二帝三王之用心也!但国家日言生聚,而凋敝愈甚。日言轸恤,而疮疾不起。日言招集、言蠲免,而流离琐尾之状,不可胜言。溯厥由来,诚如圣谕所云者,盖小民征终岁勤劳,仅给俯仰之资。而夏税秋粮朝催暮督,私派信于官征,杂项浮于正额,设一旦水旱频仍,饥馑见告。蠲赋则吏收其实而民受其名。赈济则官境其肥而民重其瘠。此不独守令之过也!上之则监司,又上之有督抚。有司之职业在地方,上官之激劝在举劾。伏乞皇上将见任督抚大加甄别,贤能者加衔久任,***不肖者,立赐罢斥,毋令久居民上。嗣后督抚缺出,不拘内外臣工,果有端方清正,望重才优者,敕部院大臣,从公保举,授以兹任。其考课也,以民生之苦乐,为守令之贤否,以守令之贪廉,为督抚之优劣,则廉者以劝,贪者以惩。有利必兴,有害必除,而民之不得所者寡矣。此圣谕所已及,而臣详切言之者也。虽然,内臣者,外臣之表也。京师者,四方之倡也。本原之地,亦在乎朝廷而已。臣请择其重且大者言之:一曰政事纷更,而法制未定。我国家章程法度,其闲者有积重难返者,不闻略加整顿,而急功喜事之人,又从而意为更变,但知趋目前尺寸之利,以便其私,而不知无穷之弊,已潜倚暗伏于其中,朝举夕罢,以至盈廷聚讼,甲令游移,此时事之最急者也。伏乞圣之敕下议政王、贝勒、大臣、九卿、科道,将国家法度,详慎会议,凡沿革损益,参以古制,酌以时宜,勒成会典,颁示天下,则上有道揆,下有法守,垂于无疆之业在此矣。一曰职业日废,而士气日靡。国家之设官也,满汉相制,堂属相维,正欲其同寅协恭,俾责无他卸。近见各衙门大小臣工,大率默缄依阿,绝少实心任事之人,甚至老成慎重之名,以济尸位素餐之计。树议者谓之疏狂,任事者目为躁竞,廉静者斥为矫惰,端方者笑为迂腐。间有修身体道读书穷理之士,则群指为道学而非笑之,百计诋诽,必禁锢其终身而后已。伏乞皇上位振颓风,作养士气,申饬满汉诸臣,虚衰酌理,实意任事,是则曰是,非则曰非。汉官勿以阿附满官为工,堂官勿以偏任司官为计,宰执尽心论思,而不必以唯若为休容。台谏极力纠绳,而不必以钳结为将顺。则职业修养,官箴整肃矣。一曰学校废弛,而文教日衰。学校为贤才之薮,教化之基,而学术事功之根柢也。今庠序之教,缺焉不讲,师道不立,经训不明。士子惟揣摩举业以为取科名之具,绝不知读书讲学,以求圣贤理道之归。其高名者,又或泛滥百家,沈瀹二氏惑世诬民,莫此为甚。伏乞皇上隆重师儒,兴起学校,畿辅则现成学院,各省则责成学道,使之统率于士子,讲明正学,非六经语孟之书不读,非濂洛关闽之学不讲,敦崇实行,扶持正教,命府州县择士子中志趣端卓、英俊可造者,各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