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文档名称:

浅析语文支架式教学.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9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浅析语文支架式教学.docx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19/1/12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浅析语文支架式教学.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浅析语文支架式教学浅析语文支架式教学-语文论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发展,学会共同生活。[1]21世纪教育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如何获取知识与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面对这样的需要,教育必须做出符合时代要求的适应性调整,培养出真正适应社会并能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支架式教学就是这样一种能够适用于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语文教学也将应用科学有效的支架式教学来培育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一、语文支架式教学的理论依据研究教育模式,我们必然会遇到这样一个尴尬而又无法逃避的话题:“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个“法”如何去操控,教学是否需要固定的方法与模式,又该如何去运用法则与模式更好地丰富学生的知识以及帮助培养学生的能力。实践证明科学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起到促进作用,支架式教学就是这样有效的教学模式之一。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他认为儿童的心理发展存在两个水平:一个是“实际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另一个是“潜在发展水平”,这是儿童在别人的帮助下或者同伴合作的情况下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区域就称为“最近发展区”,即指学****者现有水平与即将取得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2]在维果斯基的建构主义理论与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基础上,1976年布鲁纳、伍德和罗斯等人提出了支架式教学理论。而后普利斯里为支架所下的定义是根据学生的需要为他们提供帮助,并在他们能力增长时撤去帮助。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安装适当的立足于学生的发展的支架,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超越学生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潜在发展的水平,并以此为基础进行下一个发展区的发展。由此可见,支架式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教师以引导者的角色,通过支架逐步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沿着坚实的支架不断攀爬寻找自己所感兴趣的学****内容与方向,当学生有了自己的能力之后撤去支架,从而使学生自主地学会知识并且掌握技能,使其认知不断由实际水平提升至潜在水平,最大地挖掘学生潜力,并牵引着学生不断发现新知识探索新问题。将支架式教学应用于语文学科教学是对于语文学科特点与支架式教学的可操作性特征的科学的结合。语文支架式教学将在无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还是综合能力运用的教学中,语文教师为学生搭建起知识的脚手架,让学生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从一种思维方式拓展到多种思维,从传统语文的教学模式到现代语文的学****方法这一过程,就是支架式教学与语文教学的完美结合。在不断的思维过程中锻炼学生拥有属于自己的想法与态度是语文素质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语文支架式教学的运用是符合学生的学****发展规律的,语文教学与支架教学的结合是符合学科教学要求的。二、语文支架式教学的操作模式语文支架式教学,最重要的是如何去搭建最适合学生现阶段所需要的支架来帮助学生完成学****任务与培养学生的能力。对于“支架”的操作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寻找“支架”——建构“支架”——撤离“支架”。寻找“支架”寻找支架,是指教师在对学情分析之后要精准定位学生的现有知识与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在这一区间里找到学生需要的知识点进行有效定位。要想搭建一支好的“支架”必须首先要找到最合理的“支架”。一个好的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