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电影《1942》观后感,电影《1942》观后感范文今天我观看了电影《1942》,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在1942年的河南省发生了一次旱灾,加上又发生了一起蝗虫灾害,导致当年河南省粮食农业种植几乎颗粒无收,就酿成了一次大饥荒。加上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的纷杂形势下,国民党政府没有采取及时有效的抗灾救济措施,导致河南全省因为这次饥荒300多万人饿死,发生了很多悲催的故事。电影《1942》正是试图为当今的人们还原那段悲凉的历史,向我们传达许许多多的历史道理。看完这部电影以后,给我的启发很大,归纳起来有这么几项: 一,民以食为天。可以说全中国13亿人,不论官民,往本质来说大家都是老百姓,普通人。是个人,吃饭就是最基本的需要。正所谓“衣食住行”,满足口腹之欲是最根本的需要,如果一个人连吃饱饭的需求都没有饱足,那这样一个人的生存水平就非常低下,生活也会过得非常悲催了。这不禁让我想起当今社会生活当中存在的诸多陋习,一些有钱人觉得自己富裕了就开始大肆挥霍,买名车、戴名表、住豪放,甚至还出现铺张浪费的情况,这就相当的让人痛心与难受啊。此外,上到国家下到黎民,大家都应该要定期反思自身,不要忘记人之根本,不要忘记自身纯粹的东西。吃饭问题,关系到人生存的根本,我们必须要长期关注粮食问题,时刻不容松懈与懈怠。二,居安思危,不能忘却历史。多少朝代的更迭变迁其中都有一段血泪史,一个朝代从兴起、兴盛,再到之后的衰败。其中不知道要死多少人,流多少血。可是古代朝代频繁更迭,那些古代统治者恰恰都是没有长远考虑,没有足够耐力去治理国家的。很大程度上,朝代变更也不单纯是统治者的责任,更有广大民众的责任。正如一些名人所讲的“人们大众才是推动历史进程的根本动力”,那么古代历史变迁也主要就是人们在推动了,而朝代的衰败难道不是人们大众主体出现的衰败引发的吗?这样的衰败原因自然很多,其中就有忘却历史这个原因。上到一个国家,下到普通庶民,都是那么一个道理“凡是谦虚谨慎就会进步发展,凡是骄狂造次、忘根忘义就必然衰败腐朽”。现如今的中国,经历了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发展,人们的经济物质水平都大幅度提升了,然而社会上也不可避免的出现了一些骄狂之气,这样一股骄狂之气假如不加以遏制,就很危险。而遏制骄狂之气,恰恰需要我们将智慧知识灌输到每个人的心中,只要一个国家的民众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