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65
文档名称:

学生手册内容. - 学院概况61.doc

格式:doc   大小:597KB   页数:26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学生手册内容. - 学院概况61.doc

上传人:rovend 2019/1/12 文件大小:59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学生手册内容. - 学院概况61.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学院概况运城学院是经教育部批准独立设置的一所综合类普通本科院校,地处山西省运城市。运城古称河东,素有晋秦豫“黄河金三角”之美誉。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舜耕历山、禹都安邑、后稷稼穑、傅说版筑等先民传说源远流长;荀况、关羽、王勃、王维、柳宗元、司马光、关汉卿、裴氏家族等文人政要俊采星驰;后土祠、舜帝陵、秋风楼、关帝庙、鹳雀楼、永乐宫、普救寺、黄河大铁牛等名胜古迹蜚声中外,文化底蕴十分厚重。学院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13989人,教职工1052人,其中专任教师681人,教授级30人、副教授级128人、博士和硕士学位教师503人、博士硕士生导师7人、省级教学名师6人、省高校优秀青年学术带头人4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人、引进山西省“百人计划”特聘专家2人。设15个系,3个公共教学部,8个科研机构,42个本、专科专业,涉及文、史、艺、法、教、管、理、工、农等9大学科门类,拥有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1个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3个省级基础课示范实验室,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占地面积2122亩,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8096万余元,馆藏纸质图书106万册,电子图书13万余册,纸质期刊1301种,电子期刊14136种,中外文数据库15个。获得省级集体奖励40余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6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个。学院的办学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依法办学,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院校,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办学定位是:以地方经济社会(行业)人才需求为导向,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根本任务,以教学为中心,多科并举,立足运城,面向山西,服务基层,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本科院校。办学目标是:建设以师范类、商务类和工程类为优势学科专业群,以河东文化为大学文化特色的山西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发展战略是:第一步,加强教学基本建设和大学制度建设,基本形成大学办学治校体系;第二步,优化专业结构,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完善的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和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第三步,做强师范类、商务类和工程类优势学科专业群,彰显办学特色,建成中西部地区知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山西省委、省政府和运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运城学院的建设与发展。2006年5月,山西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下发了《关于对运城学院新校区总体规划的批复》,同意我院在盐湖新区规划容纳30000人规模、占地3000亩的新校区。在省、市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新校区建设项目相继被列为山西省和运城市重点建设工程,2008到2010年多次被省重点工程建设领导组表彰为先进单位。2011年9月新校区实现搬迁并顺利运行。    建校以来,一代代学人艰苦奋斗,抢抓机遇,深化改革,开拓前进,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多次受到中宣部、团中央、教育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曾荣获“全国语言文字工作先进集体”、“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活动优秀奖、“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先进单位”、“山西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山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山西省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模范单位”、“山西省文明学校”、“全省‘三项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完成重点工作目标先进单位”、“山西省创建‘平安校园’先进单位”、“山西省高等院校统战工作先进集体”、“山西省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目前,运城学院正处在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院师生员工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内涵建设,努力为高等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第一篇文件摘编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节录)(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通过1998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号公布自1999年1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发展高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根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本法。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高等教育活动,适用本法。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第三条国家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遵循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的高等教育事业。第四条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第五条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六条国家根据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