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病毒性肝炎和实验室检测进展.doc

格式:doc   大小:9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病毒性肝炎和实验室检测进展.doc

上传人:wh7422 2019/1/12 文件大小:9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病毒性肝炎和实验室检测进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张国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实验诊断中心) 写在课前的话病毒性肝炎种类较多,在我国发病率较高,以乙肝最为常见。学员通过本课件的学习,要熟悉病毒性肝炎的类型及共同特点;掌握病毒性肝炎各类型的特征(包括抗原抗体特性);掌握病毒性肝炎的流行病学;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机制;掌握各种肝炎的临床特点;熟悉实验室检测内容。,以肝脏的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主要通过粪-口、血液或体液传播。主要的临床表现:疲乏、食欲减退、肝肿大、肝功能异常,部分病例可以出现黄疸,无症状感染者较常见。病毒性肝炎是我国感染率和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其中以乙型病毒性肝炎最常见,大约有25%HBsAg阳性者可发展为慢性肝病(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乙型肝炎发生肝癌的相对危险率为10~100倍。目前已经确定的病毒性肝炎有5型: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肝炎,最近发现两种:庚型和输血引起的肝炎。这些肝炎病毒的共同特点:除了乙肝病毒和输血引起的病毒属DNA病毒外,其余的都属RNA病毒;除了乙型肝炎病毒有3个主要抗原抗体系统外,其余的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病毒在肝细胞内复制,可以通过胆汁从粪便排出;病毒的抵抗力较强,耐冷、耐干燥、一般消毒无效。(一)甲型肝炎病毒甲型肝炎病毒(HAV)属小核糖核酸病毒科嗜肝RNA病毒属;甲肝病毒是球形,直径27-28nm,无包膜;甲型肝炎病毒只有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抗甲型肝炎病毒IgM,存在6个月,属近期感染;抗甲型肝炎病毒IgG,可存在多年,表现既往感染。甲型肝炎病毒抗原可在粪便中检出,通常用于科研。(二)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科哺乳动物病毒属;病毒颗粒直径42nm,含两部分:包膜部分含有表面抗原、糖蛋白、细胞脂肪;核心部分含有乙型肝炎病毒DNA、DNA-P和核心抗原。HBV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分为正链和负链,正链无编码功能,负链有4个开放的读码区:S、C、P和X。S区:编码包膜蛋白,前S1、前S2、HbsAg;C区:编码核壳蛋白,HBcAg,前C区编码HbeAg;P区:编码DNA-P,具有逆转录酶活性;X区:编码HBxAg,具有反激活作用。HBV表面抗原通常出现于病毒感染的1-12周,急性可持续1-20周,慢性可存续很多年。临床意义:在急性期是感染的标志,无传染性。表面抗体通常在表面抗原转阴6-12个月后出现,持续时间在10年以上。临床意义:表示是病毒感染之后的恢复期;有保护作用;疫苗接种后是否有效的标志。核心抗原通常稍晚于表面抗原出现,在血清中持续时间不定,临床意义是表示乙型肝炎病毒在复制。核心抗体出现于表面抗原阳性之后的3-5周,可长期存在。临床意义:表示既往感染;无保护性。核心抗体分为两种:IgM和IgG。IgM出现时间较早,消失较快,IgM阳性表示是急性期或是慢性乙肝的急性发作期。IgG出现时间较晚,可在患者血清存在多年,通常表示为过去感染,无保护性。HBeAg出现时间较晚,消失时间较早,其阳性表示乙型肝炎病毒正在复制,具有传染性。HBeAg转阴后会出现抗-HBe,它在血清中持续时间不定,其临床意义表示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在减少,无保护性。HBsAg、HBeAg和抗-HBc,俗称“大三阳”,提示病毒复制活跃,病毒数量较多,传染性较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