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辩论赛在聊经验与实战技巧之前,我们得弄清楚什么是辩论赛,我们参加辩论赛的目的是什么。大家可能会觉得,辩论赛么,更多的侧重在“赛”字上,也就是说一方的观点能博得对方的认同。可是我更愿意把辩论赛当坐是一场表演,因为辩论的话题本身往往没有一个绝对正确的结果,所谓决定辩论胜负的不是双方谁掌握了或者坚持了真理,而是看谁能够在理论上自圆其说,能够表现出高超的辩论技巧、风趣幽默的语言、令人尊重的个人魅力、更有人气。让评委和观众最终选择站在你们这一方。一个优秀的辩论队是一定有它独特的风格,这种风格与气场是需要队员之间相互磨练最后达到的默契。下面我就简单的聊一下辩论的风格和基本方法。花辩93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复旦大学舌战狮城,题目是“人性本善(恶)”。这场比赛的录象和分析我看了无数遍,每次看到都能再次被折服,尤其是最后“人类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注定要用它去寻找光明。”一句。复旦队这种以华丽的语言和“讲(姜丰)逻辑,记(季祥)理论,加(严嘉)事实,倡(蒋昌健)价值”的分析方式被广泛模仿,由于比赛过程中,语言技巧被充分运用,由逻辑到价值的过渡,起承转合的辩位分工成为新加坡式辩论的基本模式,世称“花辩”。其实这个名字大家也可以看出,语言在这种模式上的地位。回顾我们现在的比赛,大家不由自主的用一句名人名言结束发言,用各种技巧回避问题,其实都是这种辩风的体现。雄辩第二种风格形成于99年国辩,西安交大四大金刚两位博士一位硕士一名四年级学生,以前所未有的高级知识结构参赛,由于理科背景的影响,他们对于辩论的立论十分重视,破题方面高屋建瓴,逻辑十分严密,绝对可以与一般学术论文相媲美,基于此,他们往往在比赛中理直气壮,攻势如潮,以较大优势夺冠,让人们看到了辩论的知识魅力,世称“雄辩”。这种风格强调立论而不是语言技巧,强调正面回答对方而不是旁敲侧击。如果说复旦是一种太极剑法,西交绝对是玄铁重剑,正所谓“重剑无锋,大巧不工”。雄辩的第一个前提就是立论须高,理论深度是他人难以望其项背的。并不是所谓看到对方一点口误就揪住不放,更不是在比赛中用些挖苦,讽刺之流。雄辩强调的是深度,当你有了理论深度后,恐怕想气急败坏也不可能了。儒辩01年的国际大专辩论赛,武汉大学走上了一条不同于前两者的路,他们讲究说话时的旁征博引,讲究语言不急不徐,幽默有趣,讲究用时的精确。颇有儒生辩论风范,兼之袁丁周玄毅是人文基地班成员,人们送给他们一个名号“儒辩”,其实主要体现在风度和辩手的知识底蕴上。这个也是大家现在争相模仿的,我们学院去年夺世纪杯冠军队伍的风格就是以儒辩为主,雄辩为辅。雅辩“雅辩”风格可以被归纳为“儒辩”的风格中,最初这个名字只是华师为了区别与武大是不一样的,雅字也是从华师精神“忠诚博雅”一句中引来,主要是体现在风度和感觉上。雅只在风度上体现出了一种合作的态度和感觉,但是在“博”的方面有很明显的差距,缺少“遍点东西南北,历数古今中外”的能力。雅辩的概念可以说是儒辩的第一个层次。雄辩强调的是立论,花辩强调的是语言,雅辩强调的是风度,儒辩强调的是底蕴,霸辩强调的是气势。他们都是互相补充相互协调的,没有哪一种最强,如果说让我来选择一种的话,我最喜欢的当然是雄辩,不过难度实在太大。在比赛之前我们必须理解什么是辩论1?我们现在的辩论是所谓虚假的辩论,他本身不会在比赛过程中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