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作业成本法
——成本管理的飞跃
引例:新风公司的定价困惑
新风公司生产两种产品A和B,采用成本的20%加成定价。经过计算公司对A产品定价258元(单位成本210),B产品定价168元(单位成本140元)。两种产品的销量都很好。
两种产品的产量各增加了1000件。然而,随着规模的增加,产品的销售量增加,企业的利润反而减少。
请你为新风公司的定价问题提出合适的解决办法。
引例:新风公司的定价困惑
项目
产品A
产品B
生产数量
6000件
2000件
直接材料
540 000元
90元/件
120 000元
60元/件
直接人工
9000小时
30元/小时
45元/件
2000小时
30元/小时
30元/件
制造费用
550 000元
如果按照人工工时分配制造费用:
550 000×9/11=450 000(每件75元)A产品的单位总成本210
550 000×2/11=100 000(每件50元)B产品的单位总成本140
引例:新风公司的定价困惑
经过工艺流程研究发现:制造成本包括三种作业类型:
作业类型
成本总额
成本动因
产品A
产品B
质量控制
25万
抽检件数
600件
400件
机器调控
10万
调控次数
3次
2次
材料整理
20万
材料用量
3000
2000
合计
55万
引例:新风公司的定价困惑
制造成本包括三种作业类型:
作业类型
成本总额
成本动因
产品A
产品B
质量控制
25万
抽检件数
600件15万
400件10万
机器调控
10万
调控次数
3次 6万
2次 4万
材料整理
20万
材料用量
3000 12万
2000 8万
合计
55万
33万
22万
引例:新风公司的定价困惑
经过重新计算,A产品的单位成本190元,应该定价228元/件。B产品的单位成本200元,应该定价240元/件。
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原因
激烈的竞争压力导致毛利下降。企业希望准确知道每一产品或服务的毛利,则必须知道准确的成本。
经营复杂性引起产品和服务类型多样化,因此,企业资源消耗也因产品和客户的不同有很大的不同。
高新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使间接制造费用在成本中的比重极大提高。
作业成本法(ABC)
Activity-Based-Costing
作业成本核算
——基础,解决“是多少”的问题,满足决策所需要的成本信息需求。
作业成本管理
——核心和关键,解决“应该是多少”、“为什么是多少”的问题。
一、作业成本计算
产生的背景
制造费用的比例小大
产品结构相似、品种单一产品个性化
传统分配基础不影响决策影响决策
关键:成本动因不准确/因果关系不恰当
产品成本的内容及其计算
成本:是企业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所耗费资源的货币表现。
产品成本的分类
直接材料
直接人工
制造费用
常用的制造费用分配基础又直接人工小时、直接人工成本、机器加工小时、材料处理数量或产品数量。
直接成本
间接成本,需要归集与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