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0月24日,《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正式在京发布。该部指南由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以及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等对2007年版指南进行修订,并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及《中国循环杂志》同时刊登。那么指南更新了哪些内容呢?让我们梳理重点,带你先睹为快。:%,较2002年呈大幅度上升。人群血清胆固醇水平的升高将导致2010年~2030年期间我国心血管病事件约增加920万。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或TC升高为特点的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重要的危险因素;降低LDL-C水平,可显著减少ASCVD的发病及死亡危险。依据ASCVD发病危险采取不同强度干预措施是血脂异常防治的核心策略。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是血脂异常治疗决策的基础;总体心血管危险评估应按推荐的流程进行;对年龄低于55岁人群应关注心血管病余生危险。定期检查血脂是血脂异常防治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措施。笔者小结:降LDL-C是防控重点,年龄低于55岁应关注心血管余生危险,定期检查血脂。、干预靶点和治疗目标值血脂异常通常指血清中胆固醇和(或)TG水平升高,俗称高脂血症。实际上血脂异常也泛指包括低HDL-C血症在内的各种血脂异常。定期检查血脂是血脂异常防治和心血管病防治的重要措施。危险分层(1)干预靶点干预靶点:血脂异常尤其是LDL-C升高是导致ASCVD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推荐以LDL-C为首要干预靶点(I类推荐,A级证据)。而非-HDL-C可作为次要干预靶点(Ⅱa类推荐,B级证据)。(2)目标值设定调脂治疗需要设定目标值(I类推荐,C级证据)。若取消调脂目标值则会严重影响患者服用调脂药的依从性。从调脂治疗获益的角度来说,长期坚持治疗最为重要。只有在设定调脂目标值后,医生才能更加准确地评价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并能与患者有效交流,提高患者服用调脂药的依从性。在我国取消调脂目标值更没有证据和理由。笔者小结:需要设定目标值,长期坚持才能获益。(3)调脂达标值凡临床上诊断为ASCVD(包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稳定性冠心病、血运重建术后、缺血性心肌病、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外周动脉粥样硬化病等)患者均属极高危人群。而在非ASCVD人群中,则需根据胆固醇水平和危险因素的严重程度及其数目多少,进行危险评估,将其分为高危、中危或低危,由个体心血管病发病危险程度决定需要降低LDL-C的目标值。不同危险人群需要达到的LDL-C/非-HDL-C目标值有很大不同(见下表,I类推荐,B级证据)。如果LDL-C基线值较高,若现有调脂药物标准治疗3个月后,难以使LDL-C 降至基本目标值,则可考虑将LDL-C至少降低50%作为替代目标(Ⅱa类推荐,B级证据)。笔者小结:ASCVD总体危险评估全部来源于中国人的数据,这是新版指南一大亮点。极高危患者定义为所有ASCVD患者,目标值为LDL-C≤。如果由于基线值较高,实在达不了标,那就尽量降50%吧。高危患者的定义有一点点复杂,请大家看下面这个简洁版:糖尿病患者ANDLDL-C≥≥40岁高血压患者ANDLD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