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胃热的症状,胃热的治疗
胃热:
热胃热均属于热证,是指感受热邪,或阳盛阴虚,人体的功能活动亢进所表现的证候。多因外感火热之邪;或寒邪化热入里;或因七情过激,郁而化热;或饮食不节,积蓄为热所致。儿童日生夜长,生机蓬勃,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则气盛,气盛则易化火,容易出现肺热胃热的情况。
胃热的症状:
常见症状有:恶热喜冷,口渴喜冷饮,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而干燥等。
肺热:常见症状有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少而粘,呼吸不利、口干咽燥,舌苔薄黄,脉浮滑而数。
胃热:此类患者平时喜欢吃一些煎炸和热量大的东西,爱吃肉类。常见症状有口臭口干,尿黄便结,舌质红,苔黄,咽部疼痛剧烈、吞咽困难、扁桃体红肿、伴发热、全身不适、口渴引饮、便秘、舌红、苔黄。
中药疗法:
(1)石膏
清热泻火,除烦止渴。解肌退热,常与知母相须为用。用于肺热咳嗽,气急喘促,发热口渴,常与麻黄、杏仁等配伍,如麻杏石甘汤。现用中成药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就应用了此方剂,针对儿童生理特点,清肺胃热,治疗儿童感冒。此外石膏还可以清泻胃火,用于胃火牙痛。
(2)知母
清热泻火,滋阴润燥。用于热病烦渴。善清肺胃实热,常与石膏相须为用,如白虎汤。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
(3)芦根
清热生津,除烦止呕,用于热病烦渴,清透肺胃实热,养阴生津,止咳除烦。用于胃热呕逆,肺热咳嗽,咳痰黄稠,多与贝母、黄芩同用。
(4)黄芩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用于湿温暑湿,肺热咳嗽。善清肺火及上交实热,可配知母、麦冬同用,以增强清肺止咳功效。用于咽喉肿痛,常与银花、板蓝根、连翘、牛蒡子同用。
(5)金银花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外感风热,温病初起。芳香疏散,善清肺经热邪,清心胃热毒,常与连翘、薄荷同用。如银翘散。金银花加水蒸馏可制成金银花露,有清热解暑的作用,可用于暑热烦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