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硬件方案设计硬件是计算机硬件的简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硬件方案设计,欢迎阅读参考! 平台的选择很多时候和系统选择的算法是相关的,所以如果要提高架构,平台的设计能力,得不断提高自身的算法设计,复杂度评估能力,带宽分析能力。常用的主处理器芯片有:单片机,ASIC,RISC(DECAlpha、ARC、ARM、MIPS、PowerPC、SPARC和SuperH),DSP和FPGA等,这些处理器的比较在网上有很多的文章,在这里不老生常谈了,这里只提1个典型的主处理器选型案例。比如市场上现在有很多高清网络摄像机的设计需求,而IPNC的解决方案也层出不穷,TI的解决方案有DM355、DM365、DM368等,海思提供的方案则有Hi3512、Hi3515、Hi3520等,NXP提供的方案有PNX1700、PNX1005等。对于HD-IPNC的主处理芯片,有几个主要的技术指标:视频分辨率,视频编码器算法,最高支持的图像抓拍分辨率,CMOS的图像预处理能力,以及网络协议栈的开发平台。 Hi3512单芯片实现720P30编解码能力,满足高清IPCamera应用,Hi3515可实现1080P30的编解码能力,持续提升高清IPCamera的性能。 DM355单芯片实现720P30MPEG4编解码能力,DM365单芯片实现720P30编解码能力,DM368单芯片实现1080P30编解码能力。 DM355是XXQ3推出的,DM365是XXQ1推出的,DM368是xxQ2推出的。海思的同档次解决方案也基本上与之同时出现。海思和TI的解决方案都是基于linux,对于网络协议栈的开发而言,开源社区的资源是没有区别的,区别的只在于芯片供应商提供的SDK开发包,两家公司的SDK离产品都有一定的距离,但是linux的网络开发并不是一个技术难点,所以并不影响产品的推广。作为IPNC的解决方案,在720P时代,海思的解决方案相对于TI的解决方案,其优势是支持了编解码算法,而TI只支持了MPEG4的编解码算法。虽然在XX年初,MPEG4的劣势在市场上已经开始体现出来,但在当时这似乎并不影响DM355的推广。对于最高支持的图像抓拍分辨率,海思的解决方案可以支持支持JPEG抓拍******@5fps,DM355最高可以支持5MPixels,虽然当时没有成功的开发成5MPixel的抓拍,但是至少4MPixel的抓拍是实现了的,而且有几个朋友已经实现了2560x1920这个接近5MPixel的抓拍,所以在这一点上DM355稍微胜出。 D传感器非常昂贵,而CMOS传感器像原尺寸又做不大,导致本身在低照度下就性能欠佳的CMOS传感器的成像质量在高分辨率时变差,于是TI在DM355处理器内部集成了一个叫做ISP的图像预处理模块,DC,IPIPE,IPIPEIF和H3A模块组成,能帮助实现把CMOS的RAWDATA转成YCbCr数据,同时实现包括白平衡调节,直方图统计,自动曝光,自动聚焦等采用CMOS解决方案所必须的功能,故DM355处理器就可以无缝的对接各种图像传感器了。而海思的解决方案对于CMOS的选择就有局限性,它只能用OVT一些解决方案,因为OVT的部分Sensor集成了图像预处理功能。但是DM355不仅可以接OVT的解决方案,还可接很多其他厂家的CMOSsensor,比如Aptina的MT9P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