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八年级下历史复习精要
注:加下划线的为题目。加底纹的为重点。
1、重庆谈判的背景、目的、时间、人物、焦点、结果、历史意义。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标志、性质(实质)。
内战爆发
不可避免
重庆谈判的背景:中共(人民):争取和平民主
国民党:坚持独裁、内战
美国:扶蒋反共,企图独霸中国
目的:国民党:①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②欺骗民众。
共产党:①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避免内战。②通过谈判揭露真内战的阴谋,团结教育人民。
时间:1945年8月人物: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蒋介石焦点:解放区和人民军队的存在与否
结果:国共双方正式签署会谈纪要,纪要又称“双十协定建国的基本方针”;同意“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
历史意义:签订《双十协定》,国民党要发动内战将在政治上陷入被动,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动权,扩大了影响,团结教育了人民。
认识:是中共为争取和平民主做的努力,暴露了国民党独裁内战的本质。
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1946年6月标志:蒋介石向中原解放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爆发。性质(实质):美蒋发动的反共反人民的战争。
2、解放军粉碎敌人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地区、作战方针及重要战役)、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意义。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间、人物、意义。为什么选择大别山区?
解放军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陕甘宁解放区、蘑菇战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山东解放区、孟良崮战役。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原因:变被动为主动,渐小其它解放区负担。意义:①极大地鼓舞了解放军区军民的战斗意志的胜利决心。②粉碎了国民党军对陕甘宁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时间:1947年6月30日人物: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12万人。意义:解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为什么选择大别山区:①大别山地区为国民党军战略上最敏感却又最薄弱的地区。解放军只要能占据大别山区。就可以东慑南京,西逼武汉,控制整个中原地区。②迫使蒋介石调动其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部队回援,从而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
3、三大战役的名称、时间、地点、指挥者、作战方针、歼敌人数、意义、总的意义概括;首战东北的原因。
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至11月指挥者:林彪、罗荣桓歼敌人数:47多万人意义:改变了长期以来敌强我弱的基本格局。
淮海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地点:徐州指挥者: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等歼敌人数:55万多人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使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华东、中原地区获得解放。国民党统治的中心地区南京、上海直接暴露在人民解放军的铁拳面前。为渡江战役创造了条件。
平津战役: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指挥者:聂荣臻、罗荣桓、林彪作战方针:先打两头,后取中间。歼敌人数:52万多人意义:使华北全境基本获得解放,并使华北、东北两大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
总意义: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的主力,奠定了全国解放的基础。
首战东北的原因:①军事上对比解放区占优势。②东北敌军孤立分散,或站或宁意图未定。 
③东北后方巩固。④歼敌后,东北野战军入关有利于华北、华东作战,还能以东北后方资源优势支持全国战争。⑤首选华北战场,会受到华北东北夹攻。首选东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