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六、施工组织设计第一章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编制说明编制依据⑴新建川藏铁路拉萨至林芝段站前工程施工总价承包招标文件、补遗、答疑书、更正、设计说明、工程量清单及图纸等。⑵国家、中国铁路总公司(原铁道部)现行的铁路工程建设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安全规程等。⑶国家及西藏自治区相关法律、法规及条例等。⑷现场踏勘收集到的地形、地质、气象和其它地区性条件等资料。⑸集团公司近年来铁路、高速公路等类似施工经验、施工工法、科技成果。⑹集团公司通过北京华夏认证中心认证按照GB/T19001-2008idt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50430-2007《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GB/T24001-2004idtISO1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及GB/T28001-2011idtOHSAS18001:2007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编制的《管理手册》、《程序文件》。⑺集团公司为完成本标段工程拟投入的施工管理、专业技术人员及机械设备等资源。编制原则⑴遵循招标文件的原则。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安全、质量等目标编制技术标文件,使发包人的各项要求均得到有效保证。⑵遵循设计文件的原则。在编制施组时,认真阅读核对所获得的技术设计文件资料,了解设计意图,掌握现场情况,严格按设计资料和设计原则编制施组,满足设计标准和要求。⑶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和坚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严格按照铁路施工安全操作规程,从制度、管理、方案、资源方面编制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和措施,确保施工安全。⑷遵循节约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原则,依法用地、合理规划、科学设计,少占耕地,保护农田;搞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支持文物保护、景点保护;维持既有交通秩序;节约木材。⑸遵循科学、经济、合理的原则。树立系统工程的概念。统筹分配各专业工程的工期,搞好专业衔接;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组织均衡、连续生产;以关键线路为中心,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工期、资源优化;管理目标明确,指标量化、措施具体、针对性强。⑹遵循引进、创新、发展的原则。积极采用、鼓励研发旨在提高工程技术和施工装备水平、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加快施工进度、降低工程成本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⑺遵循“六位一体”管理的原则。结合建设项目特点,建立建设项目管理的目标体系、责任体系、分级控制系统和评价评估体系,按照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基本环节,将质量、安全、工期、投资、环保和稳定分解细化为最佳匹配的实施目标,以标准化管理为基础,全面实现“六位一体”管理要求。⑻遵循施工生产与环境保护“三同时”原则,坚持“以防为主,充分保护,环保与建设并重”的原则,全力做好环境保护工作。⑼遵循贯标机制的原则。确保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综合管理体系在本项目工程施工中自始至终得到有效运行。编制范围⑴编制范围DK263+~DK303+105堆巴特大桥林芝台(不含)至祝拉岗隧道出口。⑵内容组成第一章:征地拆迁站场改移道路、砍树、伐根工程。第二章:路基路基工程含接触网支柱基础(不含基础帽)、接地及绿化工程。第三章:桥涵除T梁预制架设、防水层铺设、湿接缝、梁端伸缩缝及护轮轨以外的全部工程。第四章:隧道隧道工程、隧道作业面机械化配套、隧道监控量测、隧道消防、防灾救援的土建及防火门。第五章:轨道⑴道砟(不含大机养与道床整形);⑵线路标志(含CPⅢ控制桩);⑶本标段范围内无碴道床施工(不含弹性支承块、双块式轨枕预制)。第九章:其他运营生产设备及建筑物⑴给排水除站房内水电外的工程;⑵机务、车辆的建筑工程;⑶站场除雨棚、站台面装修、地道装修、天桥、站台与站台连接廊外的工程。第十章:大型临时设施和过渡工程⑴临时便道、砼拌合站等大型临时设施⑵电力线路、集中发电站、集中变电站不纳入土建标招标范围。第十一章:其他费用高原生活费补贴、高原施工休假期间工资补贴、医疗设备补助费、卫生防疫保障费、安全生产费。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⑴本项目执行的标准规范见表1--1。表1--1本项目执行的标准规范一览表序号标准规范名称标准号发布文号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建设部第450号铁路工程设计防火规范TB10063-2007(2012年版)铁建设函(2007)1369号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建标[2008]140号《铁路防雷、电磁兼容及接地工程技术暂行规定》(铁建设【2007】39号)《高速铁路轨道及站后“四电”工程备品备件配置指导意见》(铁建设[2012]158号)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规范GB50235-2010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184-2010《铁路技术管理规范》铁道部令第29号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