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痛苦是有意义有价值的!.doc

格式:doc   大小:91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痛苦是有意义有价值的!.doc

上传人:雾里行舟 2019/1/21 文件大小:9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痛苦是有意义有价值的!.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没有痛苦的生活是不真实的,我们越想逃避痛苦就会越痛苦,因为我们并没有生活在一个理想的世界里,一切都在发展,所以快乐、幸福、满足只是偶然性的东西,而不快乐、压抑、不满足、不幸福却是生活的常态,我们不能逃避这个常态,去过度寻求偶然性的东西。我同意体验是最重要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经历,你有了体验你就有了收获,你的生命就有更多的价值。【李子勋】在心理学没有真正的好坏,只有被认为的好坏,所以心理学关注的是判断好坏的标准,而非被标定为好人或坏人的人。其实大多数心理痛苦都是观念的痛苦,检视这些观念是心理学首先要做得事,一般来说心理学不允许贴标签,不认为什么东西一定是好,什么东西一定是坏,这和你说的问题是不矛盾的。【李子勋】在普通人认为无意义的疾病和痛苦现象,佛学认为是有极大意义的。佛学把人的疾痛和受苦视为宗教反省的起点,从哲学思辨的层面上说,病痛等苦难是人类要始终与之相对应的生存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说,生存即痛苦与苦难。现实是不能逃避的,病痛必须承受,吸毒带来的解脱,只能使人麻醉于一时,清醒后却是依然痛苦甚至更为严峻的现实。病痛并不完全是坏的东西。神学传统,人世中的疾病和苦难有工具性价值,因为这是熬炼灵魂、锻炼品格的必要条件。生活的智慧永远是辩证的,缺少对痛苦的敏感、承受和超越能力,也无法知道什么是幸福对痛苦也同样需要发现和体验,没有对痛苦的感受和坚忍,生活则成为人难以承受之轻,幸福也将轻飘飘地随风而逝。国内有位著名的节目主持人写过一本《痛并快乐着》的书,书名就意味着:痛快,酣畅淋漓的愉快感,是强烈不适刺激后的舒适感,是痛苦之后的快乐,这是真切体验的生活感受。病痛和苦难作为工具性的价值,在西方有大量的例证。达尔文被病魔缠身40年,可是他从未间断过从事改变了整个世界观念的科学预想的探索。爱默生一生多病,包括患有眼疾,但是他留下了美国文学第一流的诗文集。查理斯•狄更斯病不离体,却正是他在小说中为世界创造了许多健康积极的人物。米开朗琪罗肠功能紊乱,莫里哀有肺结核,易卜生有糖尿病……他们都通过病痛,更深刻地认识世界,创造世界。在中国也有大量的例证。周文王被囚禁在羑里时,将八卦推演为六十四卦;春秋时鲁国史官左丘明,双目失明,写下了《国语》;战国时军事家孙膑,被挖去膝盖骨,编成《孙膑兵法》;秦国丞相吕不韦被秦始皇逐于蜀后,编写了《吕氏春秋》;《诗经》也大都是古代贤人发愤苦作而成。而司马迁本人在47岁时,因替败于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下狱遭受宫刑。可见,不管是天灾还是人祸,对伟人而言,都是磨难,都是成为伟人的必要条件。可见,病痛具有工具性价值。从第三点看,病痛还具有终极性价值,使人感受到生命的价值,感受到生命的美感。快乐的秘诀,不是逃避痛苦,而是化痛苦为快乐的耐力和能力。病痛这种否定性的情感体验,这种痛苦的心灵折磨,深化了情感体验的世界,加大了情感体验的力度,使人们感到生命的厚重和雄浑。德国哲学家舍勒概括了受苦学说的几种主要类型,他说:“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对待受苦的许多方式:使受苦对象化和听天由命(或主动忍受);享乐主义地逃避痛苦;漠化痛苦直至麻木;英勇式的抗争并战胜受苦;抑制受苦感,并以幻觉论否认受苦;视一切受苦为苦刑,并以此使受苦合法化;最后是神奇无比、微言大义的基督教受苦说论;乐的受苦,并通过上帝的慈爱在受苦中施与的拯救,将人从受苦中赎救出来——‘十字架的大道’。”舍勒作为一位天主教思想家可能夸大了基督教受苦论的优越,但他提出的“福乐的受苦”在今天仍有值得借鉴的意义。舍勒认为,“当基督徒意识到,受苦乃是出于仁慈的爱之手的转化中介,从而像接纳朋友那样迎接受苦,就会愈加坚定、愈加清楚地确信那种使他承受受苦的福乐和庇护。基督徒感到接受痛苦的一切力量源于一种更深的幸福。上帝、基督和基督徒所践行的爱,即‘在上帝之中爱一切’这一意义上的爱将基督徒引向受苦和牺牲,但此爱也是福乐之源。”耶稣说过:“祝福他们,这些为世界分担痛苦的人们:在时间的流逝中,他们将比那些回避痛苦的人得到更多的幸福。”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有这样的体会,一生健康,过于顺利、轻松、自在的生活,常常觉得令人难以忍受,它使生命变得无足轻重,缺少意义;而过于深重的苦难、过于难受的病痛,也常常令人痛不欲生,寻死觅活。而当这种刻骨铭心的痛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变成淡淡的哀思和凄苦,当人们无功利地审视经历过的苦难和病痛,苦难和病痛就成为审美的对象,痛苦感转变为美感。同样,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那些在苦难中坚忍不拔、不屈不挠的英雄品格油然而生敬意,因为在英雄人物身上人们看到了人性的崇高、伟大和尊严,唤起了自尊、自强和自我价值的意识,感受到战胜和超越苦难的英勇和豪迈精神。(转山电影)康德没有认识到,生活中的痛苦往往是幸福的一种投资。忽视痛苦在人生幸福中的地位,意味着失去了人生最为持久、最为深刻、最高层次的幸福。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