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诗歌教案鉴赏结构特点.docx

格式:docx   大小:20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诗歌教案鉴赏结构特点.docx

上传人:qi1920809 2019/1/21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诗歌教案鉴赏结构特点.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诗歌教案鉴赏结构特点诗歌教案鉴赏结构特点※1、把握诗歌所塑造的形象诗歌鉴赏是由感知文学形象开始的,然后才能进行审美判断,诗歌鉴赏教案一。而文学形象又是由语言来塑造的,那么正确地感知诗歌的形象就必须从语言的理解与分析人手,通过对语言的感悟,经过形象思维,从形式到内涵,由感知到评判,也即是说要判定一个审美判断的正误,必须从分析语言条件(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表现手法与表达技巧等)开始,由表及里来判定。和小说、戏剧一样,诗歌也塑造形象。但诗歌的形象,与散文、小说中的形象不完全是一回事。诗歌的形象以景物为主,比如湖光山色、田园桑麻、大漠孤城之类的,都是诗中的形象。如杜牧的《山行》,诗中写山中景色,有山路、人家、白云、红叶等景物,都构成了形象,且以枫林中经霜的红叶最具神韵。诗歌中的形象倾注着诗人的思想,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因而诗歌形象往往具有象征意义、泛化意义、讽喻意义,要注意理解。诗歌的形象对语言的形象性要求很高。我们不妨把语言中的词汇分为两类,一类有具体可感的形象性,如“流水”“飞鸟”“白云”“青松”;另一类是不具形象性的词语,如“思想”“定律”“法则”等等。诗歌中的形象一般越具体越好。说食物,可写“红糕”“金馔”“肴核”,说房子,也要写成“白屋”“荆扉”“朱门”等等。因为抽象、笼统的词语,在篇幅短小的诗歌中,一般难以成为审美的对象。诗歌中的艺术形象,主要有这么几类:事象。即在诗歌中不直接地描景写物,而是直叙其事,或借助前人的作品或典故,使艺术形象蕴藏其后。如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前一联中的“巴山夜雨”,是诗人写诗的当时之景,后一联的“巴山夜雨”则是诗人悬想日后与所念之人相遇之后的情景,其中蕴涵着浓郁的情思。物象。即是具体事物鲜明的形象或景象。摹写物象不仅有外在的形似,更有内在的神似。例如李白的《渡荆门》: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一般来说,物象在作品中要与其他形式的形象结合起来才能形成篇章,因为物象与直接陈述的事象比,表现情思总是还隔了一层,需要读者去揣摩、提炼。故而以物象为主的作品就显得含蓄曲折,特别是那些带有某种思想寄托的作品更是如此。意象。事象与物象都溶入了诗人的主观情意,如果某种形象与特定的情意构成了固定的关系,比如说到“明月”,就与思乡、思人相联系,说到“清秋”,就与感伤、悲愁相联系,那么这里的“明月”、“清秋”,就成了一种具有特定意味的形象,这种含有特定意味的艺术形象,就是诗歌中的意象。意象一般不能独立运用,它要与事象、物象结合在一起组成篇章,而具有意象的作品往往更含蓄蕴藉,耐人寻味。比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一)》: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弹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此诗的前三句在叙述中带出事象。我们可以想像:在边关的军营中,战士们在秋日的夜晚,弹起琵琶跳起舞,以排遣心中的思乡之情,然而曲子弹了一曲曲,音乐的主题却总离不开《关山月》,这类表现思乡的调子,这就足以看出战士们思乡之情的深切了。第三句一转,说这样的乡情实在是弹不完的,语意也似说不尽,第四句忽然宕开,以一轮秋月的“静”与撩乱心绪的“动”相呼应,将激越的情怀推向舒缓,是最佳意象的生动体现。诗歌对艺术形象的处理与散文等叙事文学相比显然是不同的。它通过事象、物象、意象的融合,创造出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