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doc

格式:doc   大小:74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9/1/22 文件大小:7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核磁共振在腔隙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侯安新(山西省洪洞县人民医院影像科041600)【摘要】目的:探究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核磁共振(MRI)进行诊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木院2011年・2013年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初次发病患者50例,所有患者同时接受MRI和CT检查,对比2种诊断方式的临床效果。结果:MRI诊断方式检测出来的病灶数量为67个,CT诊断方式检测出来的病灶数量为27个,两者检测数量个数对比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方法进行诊断,其临床诊断效果相对于CT诊断有显著优越性,值得临床推广。【关键词】核磁共振CT腔隙性脑梗死【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47-0132-01腔隙性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群体,该疾病是脑深穿通动脉出现缺血性微梗死而引发的临床疾病,对该疾病患者需要及时准确的诊断以及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而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病灶数量有所了解也具备重要的临床意义,当前临床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主要应用MRI和CT进行诊断,为了深入了解两种诊断方式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效果,对木院2011年年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总结如下。・2013年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0例,所有患者均属于初次发病,经木院核磁共振(MRI)和扩散加权成像(DWI)两种诊断方式确诊为腔隙性脑梗死,所有患者中病灶的直径最大为15毫米。木次研究对象排除标准如下:有大面积的脑梗死、患有脑部肿瘤、患有精神疾病难以配合治疗的。。磁共振扫描选择头线圈后再对患者进行颅脑的常规MRI平扫,对患者以下序列进行扫描:AXT1W1;T2FLAIR;T2W1;SAGT1W1;DWI,扫描的层厚设置为5毫米,。CT扫描操作:患者保持仰卧姿势,头部先进,保持扫描线还有眦耳线两者平行,扫描的范围是颅顶到枕骨大孔的位置,;:lo完成CT扫描之后将得到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在磁共振的常规序列上面对病灶所表现的特点进行观察,再使用ADC图对DWI序列当中的病灶弥散受限具体情况进行观察。,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x-±s),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本次所有患者均接受MRI和CT检查。MRI检测出67个,病灶位置具体如下:在基底节区的有16个,在丘脑位置的有12个,在顶叶位置的有6个,在脑干位置的有13个,在小脑位置的有5个,在枕叶位置的有2个,在颍叶位置的有4个,在额叶位置的有9个。CT检测出27个,病灶位置具体如下:在基底节区的有8个,在丘脑位置的有7个,在顶叶位置的有1个,在脑干位置的有6个,在小脑位置的有2个,在枕叶位置的有2个,在额叶位置的有2个。MRI对病灶数量检岀相对于CT诊断具有显著优越性,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