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中科院研院生活心得.doc

格式:doc   大小:28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科院研院生活心得.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1/25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科院研院生活心得.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科院研院生活心得 2005年,我考上了中科院的研究生。与其他研究生不同的是,我的研究生三年是在玉泉和香山度过的。三年的时间飞逝而过,但玉泉浓厚的学术氛围,香山怡人的风景,给我留下了无尽的回忆。实验室里“一把刀”在玉泉享受了一年“幸福”的研究生生活后,我回到了香山,开始第二年的学****生活。一回到香山,我就发愁了,让我发愁的主要有两件事:一是我的论文选题还没有确定下来,二是我该不该去应聘研究所学生会的干部。大约过了一个月,我的选题确定了,做大血藤属(植物属名)的胚胎学研究;我也成功竞聘为学生会宣传部长,还兼着植物所小报《青青水杉》的编辑。“才下眉头,又上心头”,刚刚把这两件“愁事”确定下来,新的问题又接踵而来:我的石蜡切片很糟糕,做出来的片子“大红大紫”,根本看不到想要看的东西。有时候忙活了一上午,切出四五十张片子,一脱色,玻璃片上就什么都没有了,真让人欲哭无泪。而且在实验室呆得时间一长,就觉得特别枯燥,特别是赶上周末,空荡荡的实验室里只有自己一个人,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一想着是为了学位论文,再寂寞也得坚持。于是自我解嘲地哼着小曲,带着收音机在实验室里解闷,心情好了,做实验也不觉得枯燥了。其实做石蜡切片实验并不难,正如师姐所说,这个实验初中生都可以掌握,难点就在切出大血藤各个胚胎发育时期的片子。大血藤的雌花心皮很小,大约只有指甲壳那么粗,长也只有一米粒左右,用石蜡包埋起来很不容易,关键点就在于如何掌握切片的诀窍。起初,我采用常规的包埋方法,把一个个心皮包埋起来切片,最后切出来基本上没有东西。要么是由于切割的方位不对,要么是由于染色效果不好,很难找到合适的片子。时间浪费了倒不说,最关键的是把我亲自去重庆野外两个月采集的材料浪费了,一次“夭折”的实验就浪费了这么多的材料,我很心痛。这时,我指望师姐能直接告诉我实验诀窍,师姐也看出我求救的渴望,但还只是鼓励我自己摸索,只在一旁给我必要的指导。在师姐的指导下,我在实验室里继续“摸爬滚打”了4个多星期,在遭遇一次次的失败之后,我终于发现了切片诀窍:把多而小的心皮全部打散放在石蜡里一起包埋。虽然这样操作会使心皮杂乱无章,但毕竟很多心皮都包埋在一个石蜡块里,一刀切下去总有一刀碰到一个切“正”的片子(能反映胚胎学的发育时期)。经过艰难的“跋涉”,我找到了2核胚囊和4核胚囊,这对我来说是一个莫大的“犒劳”。师姐姓代,她既是我的师姐,也是我的朋友。实验上细心帮助我,生活中也经常嘘寒问暖,远在外地求学,她无微不至的关怀让我有一种“长姐如母”的感觉。代师姐“手把手”教会了我如何做切片实验,在她的指导下,我的实验技能增进不少。可是,当我的实验技能刚学得差不多的时候,代师姐却要毕业了,我很伤感,感觉实验上少了一位恩师,生活中少了一个密友。在师姐走后的那几天里,我一直在实验室发呆,感觉生活缺少了什么。不过实验室就像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是相亲相爱的,代师姐走后,高我一届的师兄成了我的指导老师,继续在生活上、学****上给我无私的帮助。编辑部里“一支笔”在读研期间,我虽然大部分时间都在实验室里做实验写论文,但稍有余暇,我还是积极参加宣传部的事情,因此,我的研究生三年过得紧凑而充实。当时我们要创办一本反映植物研究所的研究生学****和生活方面的刊物,因为是自己创办,大家又都是理科出身,没有采写、绘画和设计等功底,在经验、经费和技术等方面都很欠缺。而且在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