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方式及其特点公民要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方式意义:形式意义渠道和方式意义如何行使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要求有序与无序的政治参与的区别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准绳(1)民主选举(2)民主决策(3)民主管理(4)民主监督(1)有序的政治参与直接选举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差额选举充分考虑当选者结构的合理性为选民行使选举权提供了选择的余地导致虚假宣传,夸大候选人的能力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可以降低组织工作的难度和成本能更直接的反映民意,实现选民的意志;更好地调动公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积极性;有助于加强选民与当选者的联系。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新选举法规定: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选举委员会应组织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回答选民的问题。这些规定①体现了国家机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②有利于保障公民平等地享有选举权③体现了差额选举和等额选举的结合④有利于选民了解和鉴别候选人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下列属于公民直接参与选举的有:①县及县级以下的人大代表的选举②县级以上各级人大代表的选举③城市居民委员会的选举④农村村民委员会的选举⑤乡以上各级政府的组成人员的选举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④自1953年以来,我国农村与城市每一名全国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比例经历了从8:1到4:1再到1:1的变化。这一比例的变化体现了①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更加广泛②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③选举制度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④人大代表的选举更具有平等性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某县人大代表换届选举中,选民明确提出,不了解的候选人不选,不办实事的候选人不选,不替百姓说话的候选人不选。“三不选”表明:A、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B、选民的民主意识显著增强C、我国的选举制度已经完善D、人大代表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的公民要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公民参与民主选举的重要性如何行使自己的选举权利重要因素重要尺度重要标志端正态度、提高素养能力增强责任感和郑重投票。城市是工人阶级集中的地方。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逐步增长的趋势(表1)与此相适应,我国选举法对各级人大中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的规定,也有一个逐步变化的过程(表2)。表1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年份1953197919952009比例(%)(以全国人大为例)选举法制定或修改年份1953197919952010农村和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比例88:1]4:11:1注:“8:1”也即,如果农村每80万人口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城市则每10万人口就可分配到一个全国人大代表名额。其他类推。运用我国国家性质和选举制度知识分析说明上述材料。①上述材料表明,建国以来,我国选举制度随着国情的变化而逐步发展、完善。②1953年与1979年鉴于当时城市人口比例,选举法做出“8:1”等不同规定,这保证了工人阶级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符合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也说明选举制度的发展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③基于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长,l995年改为“4:1”,今年改为“1:1”,这说明随着等。使公民的选举权得到切实保障。我国选举制度乃至整个中国特色杜会主义民主必将随着经济社会继续发展而不断走向完善。社情民意反映制度决策机关进行科学决策的重要前提电话、信函、传真、电子邮件、新闻媒体的方式提出建议专家咨询制度对专业性、技术性较强的重大事项进行分析论证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社会听证制度帮助决策机关发现拟定的方案可能存在不足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从决策者的角度看:①有助于决策者充分发扬民主,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②有助于决策者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的出发点和立足点,增强决策的科学性。从公民的角度看:①有利于促进公民对决策的理解,提高落实决策的自觉性,推动决策的实施。②有利于提高公民参与公共事务的热情和信心,锻炼参与决策的能力,增强政治责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