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有七个人曾经住在一起,每天分一大桶粥。要命的是,粥每天都是不够的。他们每个人都是平等,但同时又是自私自利的。他们要公平地分食一锅粥,但是却没有计量工具或有刻度的容器。为此他们需要一项新的规则来解决每个人的吃饭问题,这项规则又是大家乐意遵守的。
大家发挥聪明才智,看谁能设计出能解决这一问题的规则?
一、关于规则的故事
规则一:指定一个人负责分粥事宜,成为专业分粥人士。很快大家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又换一个人。结果,总是主持分粥的人碗里的粥最多最好。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规律在这碗稀粥中体现得一览无余。
规则二:指定一个分粥人士和一名监督人士。起初比较公平,但到后来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从权力制约走向“权力合作”,总是分粥人士与监督人士分的粥最多,这种制度失败。
规则三:谁也信不过,干脆大家轮流主持分粥,每人一天。这样等于承认了个人有为自己多分粥的权力,同时又给予了每个人为自己多分粥的机会。虽然看起来平等了,但是每个人在一周中只有一天吃的饱而且有剩余,其余六天都饥饿难挨。大家认为这一制度造成了资源浪费。
规则四:民主选举一个分粥委员会和一个监督委员会,形成民主监督和制约机制。公平基本上做到了,可是由于监督委员会经常提出各种议案,分粥委员会又据理力争,等分粥完毕时粥早就凉了。此制度效率太低。
规则五:每个人轮流值日分粥,但分粥的那个人要最后一个领粥。令人经惊奇的是,在这一制度下,七只碗里的粥每次都是一样多,就像用科学仪器量过一样。每个主持分粥的人都认识到,如果七只碗里的粥不相同,他无疑将享用那份最少的。
规则对于人们的生活的却至关重要,结合案例你能试着归纳一下规则的含义吗?
案例梗概:
七个人
为了公平地分食一锅粥
要求制定一项大家接受规则
社会团体
为了实现某种目地
全体或者参与者遵守
规则:社会团体为实现某种目的,规定由全体或者参与者共同遵守的制度或者章程。
问题一:规则总是告诉人们这不能做,那不能做吗?
禁止性
规则
非禁止性规则
规定不许、
不能做什么
……
允许、
能够做什么
……
(二)规则的表现形式
不许大声说话
不许大声关门
可以随便提问
投票表决
禁止性规定
非禁止性规定
问题二:规则只对未成年人(小孩)起作用吗?
(三)规则的适用范围
规则起作用的范围不是因人的年龄大小来确定,而是根据规则的内容来确定。绝大多数规则是人人都要遵守的。
盛老师的周末
惬意的周末过去了,盛老师无限怀念。在此回顾了一下自己周末的生活。周六上午起了个大早,8点多出现在学校里,因为上学期班里的黑板报质量有限,我特此来班里看看。中间邮局来电话,因为网上买的书寄到了,我沿着马路,穿过十字路口去邮局拿了书。出完黑板报和学生一起去了一趟新华书店买了两本书。下午表哥来访,两人一起去东吴公园爬山。傍晚表哥回家,盛老师的周六结束了。周日早上和下午在办公室里看书备课,晚上在教室管晚自修,并继续备课。
周末过得好快啊!
我们来归纳一下,盛老师周末扮演了哪些角色?这些角色分布要遵守哪些规则?
角色
老师
消费者
行人
读者
游客
规则
校纪校规
商店规则
交通规则
书店规则
景点规则
(1)从盛老师周末遵守的规则,你看出规则与我们有什么关系?(2)在我们生活中规则又有哪些存在形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