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妊娠
百科名片
妊娠是母体承受胎儿在其体内发育成长的过程。妊娠期间的妇女称为孕妇﹐初次怀孕的妇女称初孕妇﹐分娩过1次的称初产妇﹐怀孕2次或2次以上的称经产妇。卵子受精为妊娠的开始﹐胎儿及其附属物即胎盘﹑胎膜自母体内排出是妊娠的终止。
语言读法
拼音 rèn shēn
英语 pregnancy
妊娠(pregnancy)妇女怀胎的过程。
妊娠
妊娠全程为280天﹐28天为一个妊娠月﹐故全程为10个妊娠月或40周﹐由于卵子受精的日期不易准确确定﹐故有预产期(EDC)之称。推算预产期的方法是﹕从末次月经的第一日算起﹐月份加9﹐日数加7;或者月份减三,日数加7。农历则是月份加九减三,日数加十四。遇有月经周期延长或缩短时﹐预产期应相应增减﹐实际分娩日期与推算的预产期可有1~2周的出入。妊娠期间胎儿及其附属组织在孕妇体内发育﹐母体也发生许多变化。这些是生理性的变化﹐但变化超过一定限度就成为病理现象。
临床将妊娠分为3个周期:妊娠12周末以前称为早期妊娠;第13~27周末称为中期妊娠;第28周及以后称为晚期妊娠。
妊娠条件
1、必须有健康而且成熟的精子与卵子。2、精子与卵子的信道包括输精管﹑男性尿道﹑阴道﹑子宫颈﹑子宫腔﹑输卵管都必
妊娠
须畅通无阻﹐而且功能必须正常。3、精子与卵子必须相遇。女性若月经规律﹐则排卵期通常在下次月经前14天。卵子从卵巢排出后﹐如果24小时之内未受精则开始变性﹐卵子排出后15~18小时之内受精效果最好。精子在女性生殖道中存活的时间尚无定论﹐一般说性交后1~3天内具受精能力。4、孕卵着床必须有适宜的内环境﹐即子宫内膜呈分泌期变化。5、孕卵的发育与子宫内膜必须处于同步化状态﹐就是说第7~8天的受精卵要植入到排卵后7~8天的子宫内膜上。
妊娠的过程
包括卵子受精﹐受精卵发育﹑运行和着床及胚层的形成。
卵子受精排卵期成熟的卵细胞由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的壶腹部﹐此时宫颈粘液稀薄﹐适宜精子进入。性交时﹐精液射到阴道后穹窿﹐部分精子通过宫颈管﹑宫腔﹑输卵管口﹐到输卵管峡部与壶腹部交界处。穿进卵细胞前必须经过形态﹑生理及生物化学的变化﹐称为精子获能﹐获能后的精子头部入卵细胞﹐尾部留在卵细胞外﹐精子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一个新的合体细胞﹐此过程称为受精。已受精的卵细胞称为受精卵或孕卵。孕卵含有46个染色体(来自父母的各23个)。
受精卵的发育﹑运行与着床受精卵的发育与运行是同时进行的。由于输卵管管壁肌肉的蠕动及输卵管粘膜纤毛的摆动﹐受精卵渐渐向子宫腔方向移动﹐在受精后3~4天到达宫腔﹐在运行过程中进行有丝分裂﹐孕卵到达输卵管子宫端时已成为一个实心细胞团﹐形状如桑椹﹐称桑椹胚。桑椹胚一面前进﹐一面继续进行细胞分裂﹐外层细胞分裂较快﹐形成囊壁﹐称滋养层﹐是孕卵接触母体的部分﹐它将形成胎盘及其它胚外结构。内层细胞分裂较慢﹐形成内细胞团﹐是以后胚胎发育的始基。此时的孕卵称为囊胚或胚泡。约在受精后第7~8天﹐滋养层细胞与子宫内膜接触时分化出合体细胞。子宫内膜为合体细胞的蛋白分解酶破坏﹐囊胚即侵入子宫内膜的致密层﹐子宫内膜表面迅速修复﹐囊胚即埋于子宫内膜之中﹐这一过程称为受精卵的植入﹐或称着床。
胚层的形成约在受精后9~10天﹐内细胞团很快增殖与分化﹐分裂成两层﹐即外胚层与内胚层。两层细胞分裂都很快﹐并再各形成一空腔﹐即羊膜腔与卵黄囊﹐二者之间的组织称为胚盘﹐将来分化成为胎儿身体各部分。受精后第三周开始﹐在胚盘的内﹑外胚层之间﹐由外胚层分化出中胚层﹐此时胚盘已由内﹑外﹑中三胚层组成﹐也就是说已形成胚胎。日后外胚层将形成神经系统﹑皮肤﹑毛发和指甲等﹔中胚层将形成肌肉﹑骨胳﹑血液﹑结缔组织﹑循环系统及泌尿生殖系统等﹔内胚层将形成消化﹑呼吸系统的上皮和有关的腺体等。
妊娠期母体各系统变化妊娠期间由于胎儿生长发育的需要﹐母体各系统发生了一系列适应性变化﹐尤以生殖系统的变化为明显。
生殖系统由于胎儿在子宫内生长发育﹐妊娠期子宫变化最为显著﹐子宫肌纤维增生及增殖﹐使子宫壁逐渐增厚﹐宫腔变大﹐血流量增加﹐子宫腔容积未孕时仅4~7ml﹐而妊娠足月时容纳胎儿﹑羊水及胎盘等﹐子宫腔容积高达5000ml﹐比未孕子宫容积增加近1000倍﹐子宫大小由未孕前的7×5×3cm 增加到35×22×25cm ﹔重量则从50g增至1200g﹐子宫峡部(即子宫颈解剖学内口到组织学内口间的部分)正常情况下长1cm﹐足月妊娠时伸展到7~10cm﹐加上部分颈管﹐形成子宫下段。宫颈变化在妊娠期也较明显﹐由于充血﹐腺体增生﹐故宫颈外观肥大﹑变软﹐呈紫蓝色(着色)﹐宫颈口内有粘液栓堵塞﹐有自然防御宫腔免受外界污染的作用。另外乳腺在妊娠期也有变化﹐妊娠期胎盘分泌大量的雌激素及孕激素﹐前者刺激腺管发育﹐后者刺激腺泡发育﹐乳房逐渐变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