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维持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李斌
一、健康的定义 WHO将成年人划分为三个阶段:18-44岁为青年期,45-59岁为中年期,60-74岁为年轻老年期(早老期),75-89岁为老年期,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期。
“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
好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生
活自理能力丧失是健康的终点。
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健康的人。
— WHO 2000年—
根据这些概念,产生健康分级标准:
第一级健康:或称躯体健康:包括无饥寒、无病弱、能精力充沛地生活和劳动,满足基本卫生要求,具有基本的预防和急救知识。 ?
第二级健康:或称身心健康:包括一定的职业和收入,满足经济要求,在日常生活中能自由的生活,并享受较新的科技成果。 第三级健康:或称主动健康:包括能主动地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调节自己的心理状态以缓解社会与工作压力,并过着为社会作贡献的生活方式。
二、WHO健康标准
(一)心理健康及社会环境适应能力方面
,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压力而不过分紧张。
,态度积极,乐于承担责任,事无巨细不挑剔。
3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环境的各种变化。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志:
⑴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
周期节律性。人的心理活动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着自己内在的节律性,比如白天思维清晰,注意力高,适于工作;晚上能顺利进入睡眠,以便养精蓄锐,第二天工作。如果一个人每到了晚上就睡不着觉或睡眠质量不好,那表明他的心理活动的固有节律处在紊乱状态。
意识水平。意识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为客观指标。如果一个人不能专注于某种工作,不能专注于思考问题,思想经常开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现工作上的差错,就有可能存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了。
暗示性。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围环境引起情绪的波动和思维的动摇,有时表现为意志力薄弱。他们的情绪和思维很容易随环境变化,给精神活动带来不太稳定的特点。
人们的情绪又被称为情商、EQ。是所有心理
活动的背景条件和伴随其他心理过程的体验。正如
体温可作为生理上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是反映人
的心理上健康与否的标志之一。心理健康的人,
愉快、乐观、开朗、满意等积极情绪状态总是占据
优势的,虽然也会有悲、忧、愁、怒等消极的情绪
体验,但一般不会长久。他能适当地表达和控制自
己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