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影响因素经验研究摘要:本文基于国际贸易中货币计价和结算职能的影响和决定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来探索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对外贸易规模、人民币汇率的预期、金融市场特别是离岸市场的发展及政策的颁布有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提升;而不利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额的提升。据此笔者提出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尝试对大宗商品进行人民币定价、促进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职能深化及加强离岸市场发展等措施来促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的发展。关键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国际计价货币;国际结算货币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自2009年7月开展试点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2010年年底,我国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超过5000亿元是2009年末的一百多倍。2011年截至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08万亿元,2012年全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累计发生294万亿元,2012年全年银行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294万亿。“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是指人民币在跨境贸易中执行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即进出口企业在开展货物贸易并以人民币计价进行跨境对外收付时,商业银行为其提供的采用人民币作为跨境结算货币的国际结算业务。在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引起的美元贬值预期以及欧洲国家面临债务危机的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呼声日趋强烈。从地域来看,一国货币国际化基本上要经历周边化、区域化和国际化三个阶段。现阶段人民币国际化主要表现为人民币被周边国家或地区所接受,在边境地区,人民币被广泛地用做计价和结算货币,境外人民币流通量也在不断增加。从国际货币职能来看,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主要履行了作为计价手段和结算货币的职能。本文基于国际计价结算货币选择的视角来分析哪些因素会影响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如何进一步推进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这对于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的进一步开展,加速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文献综述账货币(invoicecirrency)是指在国际贸易中用于报价并标明贸易双方债权债务数量、发挥记账单位职能的货币。在国际贸易中,商品计价通常采用以下三种货币计价方式:生产者货币计价(PCP);当地货币计价(LCP),即进口企业所在国家货币计价;工具货币计价(VCP),即第三国货币计价。国外学者对于国际计价货币的选择进行了较早的研究。Mckinnon[l]认为贸易商品的差异性将影响计价货币的选择,对于高度异质的商品一般以出口国货币计价(PCP);人们出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认可,美元成为大部分商品交易的工具货币(VCP)。Grassman[2]的研究表明大多数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和机械制品等差别较大的货物贸易,计价货币的选择倾向于出口国货币(PCP),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间的贸易则倾向于选择发达国家的货币作为计价货币。Magee和Rao[3]通过研究不同国家的通货膨胀率来分析计价货币的选择,他认为国际贸易如果发生在较低通货膨胀率的发达国家和较高通货膨胀率的发展中国家之间,往往发达国家的货币充当计价货币,另外贸易双方也有可能选择第三国货币来计价。Krugman[4]认为一旦一种货币在国际市场中成为强势货币,出于对选择替代货币的成本以及由此引起的价格波动的考虑,很少有公司会去寻找另外一种货币作为替代的计价货币。B订son[5]通过进出口方在价格和计价货币选择的讨价还价模型分析了贸易双方以出口商货币计价的激励机制。Giovannini[6]则系统地研究了宏观经济波动如何影响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及计价货币的选择。Tavlas[7]认为具有较低的通货膨胀率和汇率波动率较小的货币将作为计价货币的首选。Johnson和Pick[8]及Friberg[9]在考虑出口企业利润函数的基础上认为不同国家汇率的波动会影响到出口国计价货币的选择。Devereux和Engel[10]从货币供给弹性的角度建立动态一般均衡模型,认为当本国货币供给弹性较小时,本国企业会选择生产者货币定价,外国企业会选择当地货币定价;当本国货币供给弹性较大时,本国企业和外国企业的选择则相反。Donnenfeld和Haug[11]通过对加拿大的实证研究认为汇率风险与进口方货币计价正相关,与其它两种计价方式负相关,但是W订ander(2006)对瑞典的研究则表明汇率的波动与进口方货币计价负相关。hetta和Wincoo讥12]认为出口商在出口国的市场占有率即市场份额与其以本国货币计价(PCP)的比例成正相关关系。Novy[13]则把计价货币选择看做是企业的行为,企业选择计价货币主要是为了对冲成本,避免汇率波动。Goldberg和T订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