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中考政治课复习---2006年中考设想与建议丽水市教研室朱德飞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中考政治课复习--2006年中考设想与复习建议丽水市教研室朱德飞回眸05卷一、省教研室的评价优点:题型新颖,选材广阔,情景生动鲜活,贴近学生思想实际和家乡生活。注重原创,设问指向明确,答案形式多样而难度不大,处处联系学生本人的认识和行为,有利于展示学生的个性,卷面清新活泼,在内容形式各细节中作了不少可贵的尝试。建议:第25题作为平时辨论训练尚可,作为试题似不妥。:①没有写出诉讼请求②没有明确的被告③没有写出民事诉讼的基本程序④没有写出证据和证据来源、证人姓名和证人住所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第26题:请你参与民事诉讼状原告:李××男15岁汉族学生向阳村被告:李××男42岁汉族村民向阳村案由:被告强迫未成年的原告辍学外出打工理由:根据《劳动法》有关规定,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不能做工。呈送××人民法院具状人:李××2005年×月×日调查主题:和谐社会身边事调查对象50名社区居民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调查结果统计①35人曾经参与过赌博或变相赌博②42人曾经食用过伪劣食品③6人曾经遭遇偷窃、敲诈……分析现象选择其中一项调查结果,分析原因:(2分)寻求对策针对上述原因分析,你认为解决的对策有:(2分)归纳整理得出结论:我们身边还存在着许多不和谐的社会现象。延伸思考你心目中的和谐社会是:(2分)  你认为构建和谐社会,当前需要着力解决的问题有:(4分)省教研室对15、26题的评语15题:本题所设情景新颖别致,贴近社会实际和青少年生活,题干和选项都很简短。试题操作性强,体现学以致用的精神,答题时要求将选项与诉讼内容一一对照,具有一定的难度。26题:本题以“和谐社会身边事”为切入口,采用表格形式模拟社会调查的情景,将知识考核、社会实践和研究性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要求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关注社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表格设计呈现“分析现象—寻求对策—归纳整理—延伸思考”四个层面,逻辑严密,层层深入,梯度合理,符合学生的认识特点,在考试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26.(10分)请你参与初三(1)班社会调查小组的研究性学习过程,完成表格中的相关内容。得分评卷人二、我们自己的评价:试题呈现出五个特点1、弘扬人文精神,强化学科德育功能——提升思想性思想性与激励性是今年试卷的设计方向和落脚点。试卷以评价激励和强化德育的价值取向,梯度合理,开放性、参与性强,过程性明显,在考查知识与能力的同时,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喜悦,提高学科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全卷抓住热点问题,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教育。如第9、10题的红色之旅、11题的日本教科书事件,17题的和平发展问题,18题的人口问题;卷二中23题利用优秀人物先进事迹,对学生进行革命历史传统教育,增强对热爱党的热情。24题引导学生关注台湾问题,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5题引导学生关注环境问题,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26题以和谐社会身边事为切入口,通过参与社会调查,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让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体会自己不仅是和谐社会的享受者,更是和谐社会的参与者和建设者,使学生置身其中,体会到自己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培养主人翁责任感。28题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通过分析创业成功的因素和抒写创业理想,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人生观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和开放意识。全卷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使民族精神在保持传统的同时,更具现代气息和时代风貌。2、紧扣热点、关注时政、情景鲜活——突出时代性试题围绕国际、国内的重大热点、焦点和人们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立意,使试题根植于社会生活和学生思维活动之中,既有鲜明学科特色,又有丰富的组题、答题素材,既立足于教材,又高于教材,充分体现了时代性。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和坚持党的领导、永远的丰碑、红色旅游、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13亿人口日、三农问题、矿难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禁毒与艾滋病、创业与理想、反分裂国家法、国民党访问团访问大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60周年、日本教科书事件、印度洋海啸、中法文化年等等。如卷一的1、2、3、4、6、9、10、11、12、17、18、21、22题,卷二的23、24、25、26、27、28题。这些题目大量引用《时事》杂志材料,对教材中的基础知识进行考查,尤其是突出主干知识,目的是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关注国内外大事,看清世界发展大趋势,紧跟时代步伐,与时俱进,学以致用。3、跨越学科、整合知识、提升能力——重视综合性试卷信息量大、知识涉及面广,综合性强。试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