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在对比中窥诗人情怀.doc

格式:doc   大小:3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在对比中窥诗人情怀.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1/29 文件大小:3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在对比中窥诗人情怀.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在对比中窥诗人情怀——《古诗二首》教学片段及反思浙江省衢州市衢江区实验小学叶赛红邮编:324022电话:**********邮箱:yesaihong@今天,我听了一节人教版第七册第20课的《古诗二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和《送元二使安西》。教学时,教师采用对比的教学手法,帮助学生敏锐地捕捉到了两位诗人送别时不同的情怀,为展开教学奠定了情感基调,真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片断一师:(出示中国地图)请同学们看地图,看看黄鹤楼和扬州分别在什么地方?生: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孟浩然是沿着长江顺流而下。师:此时的扬州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出示图片欣赏)生1:三月的扬州阳光明媚,江岸边桃花盛开,芳香扑鼻。生2:繁花似锦的扬州,游人如织,热闹非凡。师:诗中也有描写江南春色的句子。我们一起来读。生:(欢快地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师:李白在黄鹤楼送自己的老朋友去繁花似锦的扬州,你体会到他此时此刻怎样的心情呢?生1:李白祝福老朋友,希望他早日到达姹紫嫣红的扬州。师:请你带着祝福的语气读整首诗。生2:我体会到诗人很羡慕老朋友,自己也想去扬州游山玩水。师: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读整首诗。片断二师:(出示图片:茫茫沙漠)这就是安西,现新疆一带,满眼一望无际的沙漠,荒凉无比,可诗人元二却要远离家乡和朋友,从渭城出使到安西去。师:你知道从渭城到安西有多远吗?生1:500公里。生2:1000公里。师:(出示中国地图,用箭头标出从渭城到安西的距离)足足1500多公里哪!此时你有什么话想说?生:在那个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的年代里,骑快马去安西要多少时间啊?师:老师告诉你要整整半年哪,一路奔波,只有与茫茫沙漠为伴。师:王维也曾出使过安西,他对那里的情况了如指掌。此时他送好友出使安西,心情又会是怎样的呢?生1:心里肯定很难过。师:此时那难过的心情,就像渭城下的一场朝雨,让人有阵阵凉丝丝的感觉。请你带着这种感情读全诗。生2:我感到诗人很留恋。杨柳依依,连杨柳也在极力挽留老朋友。师:把这种感情送到诗里去吧!生3:我还感受到诗人为朋友的担忧。师:你从那句感受到的?生:(担忧地读)劝尽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师:体会得真好,让我们一起读全诗,读出诗人难过、留恋、担忧的心情。教后反思:教材为什么把这两首诗放在同一课呢?因为他们都是送别诗,有许多共同之处,可以触类旁通。但教师通过对教材的研读,却读出了一个“异”字,读出了诗人送别时不同的情怀,并通过对比教学引领学生走进诗人的心田。首先,以地图为载体,对比远近。两首诗都是通过观察地图,通过箭头的演示,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感受到了送别的目的地不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从西边的黄鹤楼顺流而下到东边的扬州。《送元二使安西》则是从东边的渭城至遥远的西北安西。一个近,一个远,一个往东,一个往西,不同的情感已在心头悄然滋长再次,以图片为依托,对比风光。通过地图演示,学生对扬州和安西有了初步的印象。但扬州和安西到底是个怎样的地方,学生心生疑窦。于是,教师趁学生愤悱之时,出示了两地的图片,让学生欣赏、描述。在强烈的视觉刺激下,020学生明白了孟浩然去的是繁花似锦、热闹非凡的扬州,这是多么令人高兴、羡慕的事情啊!可元二出使的是千里之外、荒无人烟的的安西,前途未卜、生死难料,能不令人揪心担忧吗?最后,以读为本位,对比情怀。学生通过看地图、赏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