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叶公好龙的故事【注音】yègōnghàolóng【成语故事】春秋时期,楚国叶地诸侯子弟沈诸梁自称叶公,他特别喜欢龙,他的屋梁、柱子、门窗及所有家具甚至连衣服上都雕刻或绣制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得知后,专程去探望叶公,从窗户上探进头去。叶公一见真龙,吓得魂不附体,连忙逃跑。【典故】汉·刘向《新序·杂事》记载:叶公子高非常喜欢龙,器物上刻着龙,房屋上也画着龙。真龙知道了,来到叶公家里,把头探进窗子。叶公一见,吓得拔腿就跑。【解释】(转载自第一范文网此标记。)叶公:春秋时楚国贵族,名子高,封于叶(古邑名,今河南叶县)。比喻口头上说爱好某事物,实际上并不真爱好。【用法】作定语、宾语;指表里不一【相近词】表里不一、言不由衷【相反词】名副其实、名实相符【成语示列】叶公好龙,好其是而非者。清·梁启超《敬告国人之误解宪政者》【成语造句】◎我们再不要重犯叶公好龙的错误了。咳,叶公好龙,只不过是神话传说,那还定个'龙年'呢。"庸人自扰的故事【注音】yōngrénzìrǎo【成语故事】唐朝蒲州刺史陆象先对手下十分宽容,对于犯错的官员他都是批评教育,因此很多人都认为他在怂恿官吏犯错误。一次一个官吏犯了错误,陆象先在批评他,秘书说要体罚,陆象先反对。秘书退下去说:“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出处】天下本无事,庸人扰之而烦耳。《新唐书·陆象先传》【解释】自扰:自找麻烦。指本来没事,自己找麻烦。【用法】(转载自第一范文网此标记。)作谓语、宾语;指自己找麻烦【近义词】杞人忧天、替古人担忧【反义词】聊以自慰【成语例句】◎如果解释不清,遇到疑心重的女人,也许这就是把柄,这就是证据,而且她会想得很多很远,到头来,"战火"自然会燃起来,有些事又想不通,这样"庸人自扰",到头来会引发过激行为,要么残忍地伤害丈夫,要么悲观地伤害自己。◎可是喜喜姥爷对喜喜妈的哭诉却很不以为然,说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患得患失的故事【注音】huàndéhuànshī【成语故事】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典故】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论语·阳货》【释义】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转载自第一范文网此标记。)【用法】作谓语、定语、状语;指看重个人得失【近义词】斤斤计较、自私自利【反义词】公而忘私、大公无私【谜语】病愈【英语】beswayedbyconsiderationsofgainandloss【成语造句】◎……专制政府专事唤起受治者患得患失底心事,其余的能力都一概不动。◎这不是患得患失,是有原因的。◎她把一个怀春寡妇的饥渴、矛盾、患得患失,演得入骨三分,而且风情万种。庖丁解牛的故事【拼音】páodīngjiěniú【成语故事】战国时期道家代表庄周讲一个故事:有个厨师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术十分娴熟,刀子在牛骨缝里灵活地移动,没有一点障碍,而且很有节奏。梁惠王看呆了,一个劲夸他技术高超。厨师说他解牛已经19年了,对牛的结构完全了解。【典故】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响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