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分析化学课教学改革浅议.docx

格式:docx   大小:18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分析化学课教学改革浅议.docx

上传人:xiang1982071 2019/1/29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分析化学课教学改革浅议.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分析化学课教学改革浅议摘要: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分析代写论文化学提出越来越多的要求,基础分析化学课程与实验教学必须适应这种要求,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以更好地培养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关键词:分析化学;教学改革;教学效果分析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学、材料学、应用化学、生物、医学、地学类学生的必修基础课,它包括“定量分析化学”理论课、实验课和仪器分析理论课、实验课。一、改革教学内容——从重理论到理论能力并重以往的分析化学教学,侧重理论教学的系统性,而实验教学只局限于验证性,对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造成了障碍,这对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和从业能力的提高是极为不利的。为此,我们尝试从教学内容入手进行改革。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学讲义上。依据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编写出符合现代高等教育要求的分析化学教学讲义。教学讲义的编写以理论教学内容“必需、够用”、深浅适度为原则,就打破了原有学科体系,解决了某些教学内容与其他专业课程重复的问题,达到了各专业所需要的内容要求。如,教学内容突出定量分析、仪器分析的知识。实验教学内容改变过去实验课只是为了验证理论上的知识,去掉验证性的实验,大幅度增加应用方面的实验。再如,定量分析实验内容增多,定性分析实验内容减少。改革后,理论知识大大减少,而实验课有所加强,基本操作练习增加,把重点放在化学分析上。由此,过去分析化学学科的体系被完全打破,所有化学知识点都更符合各个专业的需求,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比以前更浓了,实践能力比以前显著提高了。二、改革教学方法——从单一到多样“学有常规,教无定法”。通过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就教学方法而言,在遵循教学基本规律的前提下,必须因生因课因时而宜,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首先,由于当代的大学生自我意识较强,而自主学习的习惯尚未形成,因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难以适应大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方法传授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通过引导和启发学生,使其掌握学习方法,学会自学,学会查阅所需的分析化学知识,将所学的分析化学知识运用在专业上,解决一些问题,解释一些现象。其次,将现代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打破了过去一块黑板、一张挂图、一支粉笔的课堂教学形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将静止的内容动态化,微观现象宏观化,抽象知识直观化,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还使学生认识到了学习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重要性。第三,着眼于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我们在教学中注重采用启发式、研究式教学,课上讲重点、难点,随时提出一些问题促使学生思考,或留一定量的课后思考题,下一节课由同学讲解,鼓励同学们展开讨论。如化学分析课上,请同学上台讲自己设计的分析方案,其他同学给予补充,教师略加点评,讲解的同学得到了锻炼,其他同学也受到启发,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上的时间有限,仅起引导作用,课下的讨论更加热烈。有的同学提出的实验方案理论依据可靠,实验步骤翔实,对其他同学的启发和激励作用比老师讲的效果更好。我们还采用鼓励学生较深入地探讨一些尚不够完善的基本理论问题的方式,使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了解基本理论在生产和科研实际中的应用。不少同学在教师启发下,写出了小论文,对一些尚待解决的理论问题和处理方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虽不很成熟,但也有一定见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