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文档名称:

刘长乐:佛教包容包容佛教.doc

格式:doc   大小:47KB   页数:1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刘长乐:佛教包容包容佛教.doc

上传人:tswng35 2019/1/30 文件大小:4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刘长乐:佛教包容包容佛教.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刘长乐:佛教的包容与包容佛教发表于2009-01-1413:37:40随着一个名叫张骞的人开拓了连接中西交通的丝绸之路,世界各地的文化开始像地球上飘移的大陆板块一样流动迁徒。丝绸之路上并不是只有柔软的丝绸和坚硬的战争,还有更加诱人的东西,那就是思想。来自“西天”的佛教就是沿着这条路向中国人走来。气定神闲、义无反顾。佛教进入中国,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更为宏观的文化思维,使华夏民族可以接纳或容忍与传统文化完全不同的声音。中华文化的包容力表现在对佛教的接纳和改造上,而佛教也给中华文化注入新的包容精神。从宏观的文化的角度来看佛教文化,就会发现,佛教文化是中国文化研究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如果失去了这个重要角色,对中国文化的研究,将会有重大的缺失。我认为,中国文化与佛教文化的相互包容构成了中华文化的过去与现在,也影响着双方共同的未来。这种关系不免让人想到元代的一首词:“情多处,热如火;把一块泥,捻一个你,塑一个我,将咱两个一齐打碎,用水调和;再捻一个你,再塑一个我。我泥中有你,你泥中有我。”一、佛教与中华文化的相互包容中国的历史经历了两次重大的外国文化的输入:一次是公元纪年的前后,印度佛教文化的传入;再一个就是16世纪西方文明的传入。这两个外来文化的传入,对于中国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意义。1、佛教和平的东行漫记对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时间,有一些争议,人们****惯把这个时间定位于公元67年,因为那一年发生了《白马驮经》的故事,两位印度的高僧把《四十二章佛经》用白马驮到洛阳,汉明帝命令在洛阳城的西面按照天竺的式样,造一座佛寺,把送经的白马供养在那儿,这座寺就叫白马寺。佛教能够传入中国,有三个历史原因:一是陆地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开拓,为佛教东传创造了条件;二是连年战乱的政治现实提供了百姓的心灵渴求;三是佛教缜密的哲学思辩、宗教幻想与中国的传统文化性格和水平的相互适应。我们注意到,两位印度高僧虽然千辛万苦跋涉而来,却没有受到任何组织或政府的阻挠,虽然当时的帝王并不懂得佛理,百姓也不太关心灵魂的问题,但是它确实是堂而皇之地向我们走来了。不畏艰辛、拈花微笑,这就是佛教文化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和平传播。一个真正的佛教徒是世界公民。佛教是最具和平精神的宗教。佛教和平传播的原因在于八种特性:兼容性、理智性、可行性、效益性、和平性、慈悲性、忍辱性、普遍性。佛教徒强调沒有远近、敌我、叛教者或不可触者之分,从而使和平传播成为可能。尽管没有受到来自官方和民间的抗拒,但是佛教传入中国后,还是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中国各个阶层、各种文化以自身思想的力量试图对佛教施加影响,特别是儒家、法家等中国主流学派曾一度对佛教采取了漠视、抗拒和激辩的态度。这是一种来自中国文化的智慧的挑战。然而,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佛教这个有生命力、有远见的文化在和平传播的旅途上,没有拒绝,没有固执,更没有犹豫,而是主动迎合中华文化,认为这种文化能够丰满自己的羽翼,开启更多的哲思,壮大自己的队伍。于是,他们主动改变自己,甚至不惜依附于中华文化。这种依附不是同化或丧失自身的特质。佛教是自信的,它敢于走一条看似充满危险,实则充满机遇的路。那就是矛盾、冲突、融合、发展之路。佛教包容的根本思想,八个字就可以概括了:无缘同慈,同体大悲。慈悲心是佛教包容的源头,正如华严经所说,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这与儒家的和而不同,道家的天人合一,世俗价值观的和平共处,既相同又不同,甚至更为深刻和根本。这是它敢于“依附”其它文化,愿意包容其它文化的关键之点。因为一心向善,和平传播,佛教的东行漫记,发生了世界文化传播史上耐人寻味的现象:没有遇到大的抵抗,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在看似不经意处调整自己,从而成功地融入中国文化,深刻影响中国文化。如唐玄奘从印度带回的大乘佛教中的因明学,就使中国逻辑学发生了高深的变化。所以有人说,佛陀微笑着走进了中土,它大度地改变自己,也深刻影响了对方。那么作为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文化人以及中国的社会,究竟对佛教采取了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2、展开双臂拥抱你中国的文化对佛教也给予了同样的包容。这一点,从观世音菩萨形象本身的变化,就可以领略。佛教进入中国的时候,观世音菩萨是一个印度人的模样,然后是一个西域人的模样,从有胡子的形象变成没有胡子的形象,从男性形象转变成一个女身,最终变成了一个非常恬静的中国的女神——观音女神。从观音造像的变化,我们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如何包容了佛教。还有老子化胡的故事。道师王浮的《老子化胡经》说,老子到印度投胎,变成了释迦牟尼,然后到中国来传教。那么紧接着,佛家也编了一个故事说,释迦牟尼让自己的三个弟子下凡,变成了孔丘、颜回和李聃。你说你是投胎变成了我,我呢,却让三个人下凡,变成你们的三个老祖宗。道家与佛家的这样的一种争执,实际上是中华文化在包容佛教过程中间的插曲。它反映了汉地佛教早期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