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八年级语文(下)第七单元提纲
25、《桃花源记》
一、为加点的字词注音。
豁然(huò )俨然(yǎn ) 阡陌(qiān mò )垂髫(tiáo )怡然( yí ) 便要还家( yāo )
邑( yì) 间隔(jiàn ) 叹惋( wǎn ) 郡( jùn )诣太守( yì) 刘子骥( jì)
二、文学常识,文体知识。
1、《桃花源记》选自《陶渊明集》,作者是东晋(填朝代)著名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陶渊明(365-427年)。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别号五柳先生。东晋浔阳柴桑(今天的江西九江市人)人。他出身于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他少时颇有壮志,博学能文,任性不羁。当时社会动乱不安,他有志不得伸,做过几任小官,由于不满官场丑恶,41岁时弃官回乡,归隐田园,留下了“不为五斗米折腰”的传世美谈。他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山水田园诗人,其诗自然质朴,意味隽永,表现了他对污浊现实的不满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代表作有《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
2、《桃花源记》写于公元421年,是陶渊明所作的《桃花源诗》的“序”,后人往往将它当作是一篇优美的散文,称之为《桃花源记》(或《桃花源诗并序》)。《桃花源记》塑造了一个与污浊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与美好情趣。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具”同“俱”,全部,详尽。
2、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要”同“邀”,邀请。
四、一词多义。
1、为武陵人捕鱼为业【作为】此人一一为【替】具言所闻
不足为【向,对】外人道也公输盘为【替、给】楚造云梯之械
夫子何命焉为【呢】吾从北方闻子为【做,制造】梯
此为【是】何若人天子为【被】动
或异二者之为【心理活动】
2、中晋太元中【年间】中【中间】无杂树
其中【里面】往来种作
3、之渔人甚异之【它,指代所见到的景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这】属
宋何罪之【宾语前置的标志】有荆之【的】地
已而之【到,前往】细柳军处处志之【凑足音节,无实义】
王吏之【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结构的独立性】攻宋也
4、缘缘【沿着,沿】溪行缘【攀援】木求鱼
5、舍便舍【离开】船屋舍【房屋】俨然
6、间遂与外人间【隔绝,隔离】隔中间【夹杂】力拉崩倒之声
又何间【参与】焉时时而间【偶尔】进
7、乃乃【竟,竟然】不知有汉乃【于是,就】以宗正刘礼为将军
亚夫乃【才】传言开壁门家祭无望告乃【你,你的】翁
8、志处处志【做标志,做记号】寻向所志【标志,记号】
9、寻寻【寻找】向所志寻【不久】病终
五、说明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词类活用的情况而后解释。
1、渔人甚异【形容词意动用法:“对……感到奇怪”】之。
2、复前【名词用作状语:向前】行。
3、欲穷【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走完,即走到尽头去】其林。
4、此中人语【念:yù,名词活用做动词:告诉】云
5、处处志【名词活用做动词,做标志,做记号】之
六、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古今异义的词语。
1、缘【古—沿着,沿;今—缘故,缘分】溪行
2、芳草鲜美【古—鲜艳美丽;今—指食物味道好】
3、阡陌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4、咸来问讯【古—询问消息,询问音讯;今—询问】
5、率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人的配偶】邑人来此绝境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地方】
7、遂与外人间隔【古—隔绝,隔离,不往来;今—距离】
8、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条件不同而结果不变,意思为“不管”】魏晋。
9、此中人语云:“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为外人道也。”
10、余人各复延【古—请,邀请;今—延长,延伸】至其家。
七、文言文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把……作为职业。为:作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不纯。这里指“别的”】树,芳草鲜美,落英【“落英”,指飘落的花瓣。“英”,花】缤纷【繁多凌乱的样子】。渔人甚异之【它,指代所见到的景色】。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动词,完了,消失】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阔的样子】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有良田美池桑竹之【这】属。阡陌【指田间小路。南北方向的为“阡”,东西方向的为“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完全】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备,摆,安排】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都】来问讯。自云先世【祖先,前代】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同一县的人,即乡邻】来此绝境,不复出焉【兼词,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