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0-11学年第二学期传统文化名言警句每周一条
1、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论语·述而》
【译文】孔子说:“立志追求大道,以道德为行为根据,以仁义为凭藉,游心于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中。” 
【点评】 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本内容,使学生能够德才兼备,均衡发展。我们今天的大学生亦应如此。
2、子曰:“贤哉回也,一箪(dān)食(sì),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点评】 颜回“不改其乐”,表达了一种“贫贱不能移”的精神,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为了自己的理想,就要不断追求,即使生活清苦困顿也自得其乐。
3、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荀子·非十二子》
【译文】君子以不进行自我修养为耻,而不以被人污蔑为耻;以缺乏诚信为耻,而不以不被信任为耻;以缺乏能力为耻,而不以不被重用为耻。
【点评】路是自己走的,人格是自己挣的;我们要从自身做起,明辨是非荣辱,修身养性。
4、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道德经第六十三章》
【译文】解决难题,从易处入手;处理大事,从小处着手。天下的难事,都从容易的做起;天下的大事,都从细小的做起。所以圣人始终不好大喜功,因而能成就大业。
【点评】脚踏实地,先将眼前应做之事做好,积少成多,集腋成裘,不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
5、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中庸》
【译文】爱好学习,接近于智;努力行善,接近于仁;知道什么是羞耻,接近于勇。懂得了这三件事,就明白如何修身了。
【点评】智慧与知识是靠勤奋好学而来,仁爱慈善是要靠身体力行,知错能改,才算得上是勇敢的人。
6、君子之道,淡而不厌,简而文,温而理;知远之近,知风之自,知微之显,可与入德矣。—《中庸》
【译文】君子做人的道理,看来平淡却不会使人讨厌,看来简单平易却有文采,虽然温和却不失条理;见彼而知此,见外而知内,见微而知著,能明白这样的道理,就可以一起进入道德之门了。
【点评】与人相处,平平淡淡;与人共事,和和气气;平淡则能持久,和气则能永乐。
7、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唐)韩愈《原毁》
【译文】古代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既严格又全面,对别人的要求既宽容又平易。
【点评】对自己的要求严格而全面,就不会懈怠;对别人的要求宽容而平易,别人就乐意同他交好。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以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译文】良马一跃,不能达到十步,而劣马十匹,却能超越这个距离,是因为不放弃。用刀切一下便放弃了,连朽木都切不断,但一直切下去,金石也是可以被切穿的。
【点评】无论治学、办事,一定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不能半途而废。
9、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译文】自己在做事时有知耻之心,出使外国各方,能够完成君主交付的使命,可以叫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