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关于国学研究的若干思考.doc

格式:doc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关于国学研究的若干思考.doc

上传人:小泥巴 2013/9/14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国学研究的若干思考.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关于国学研究的若干思考
谢金良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摘要] 国学研究在本世纪之初,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本文对国学的名称概念、价值功用、发展前景等主要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有助于人们重新认识国学,认清国学研究的方向,更加自信地提倡国学研究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文认为,在政府和社会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三十年里国学研究将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关键词] 中国学术;国学;学术研究
[作者简介] 谢金良(1971—),男,哲学博士,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主要从事中国古典美学、易学与儒佛道文化研究。

提倡国学研究已经有一个世纪了。然而,国学一统中国的时代毕竟过去了。如何才能使国学重新焕发生机而避免沦为绝学呢?这无疑是一个世纪以来始终摆在国学研究者面前最严峻的问题,尽管有不少前辈时贤对这个问题进行了长期的思考和探讨。回顾国学研究的历史与实际,我们很有必要重新思考一系列问题。
一、什么是国学?
“国学”一词,据说是从日本语译过来的,章太炎称之为“国故”。[1]张岱年《国学丛书·序》认为“国学是中国学术的简称”。但是,哪些可以称得上是中国学术呢?这是一个难以说清的问题。从狭义的角度,今人所谓的中国学术应该是指中国传统的学术,没有夹杂任何西学的成分。从广义的角度,中国学术应该还可以包含近现代以来以中学为主体而融合西学成分的学术。但是,从以往的研究成果来看,人们大多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中国学术。如此而言,国学大致上就是清末以前中国学术的简称了。这样的理解,无形中人为割断了国学的历史,自然呈现不出国学发展的生机。中国传统学术内容驳杂,门类繁多。秦汉以降,各种学术交相迭见,相关书籍日益增多,较为严格的学术门类区分逐渐展开。根据《汉书·艺文志》,汉代的书籍就开始分为六类:六艺、诸子、诗赋、兵书、数术、方技。汉代以来,历代的学术分类大体本于此而略有增减,但总的趋势是以经学为首,诸学并重。明清之际的方以智将学术分为三种:一质测之学,即自然科学;二通几之学,即哲学;三宰理之学,即关于社会政治的学说。清代修《四库全书》,将各种学术书籍分成四部:一经部,包括经学和小学;二史部,包括史学和地理学;三子部,包括诸子、兵家、农家、医家、天文、历算、艺术、小说以及佛道典籍;四集部,主要是文学。清代乾嘉以来的许多学者,又把国学简单分为三类:一义理之学,二考据之学,三词章之学。这三学仅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文史哲,不包括自然科学。可以发现,清代以来的学术门类区分更加简略,而且总的趋势是以儒学为重。而实际上,按今天大学科的分类标准,中国传统学术的内容是相当完备的,既包括哲学、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宗教学、艺术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又包括天文学、算学、地理学、农学、水利学、医学等自然科学。[2]但是,时至今日,我们在提倡国学研究的时候,仍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局限,过于偏重文史哲,而冷淡其它学科成分的“国学”。
尽管以往的学者,对国学的门类能够按各种标准加以区分,但这种区分实际上并不严格,无法解决交叉学科的分类问题。换句话说,以往的门类区分仍失于笼统,不能充分体现各种学科的范畴及其发展的脉络,而给人一种纷繁杂乱的感觉,无形之中掩盖了不少学科蕴涵的价值。就以最被看重的经学为例,传统的经学其实就是儒家经学,是一门研究儒家重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