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古诗赏析一、《观沧海》1、《观沧海》是一首古体诗,作者曹操是东汉末年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2、由“观”字统领的几句诗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从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3、只写海水的景致是:水何澹澹和洪波涌起。4、写岛上之景对写大海有什么作用?写岛上的欣欣向荣的景象,正是为了显示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7、“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一种什么景致?表达了什么内容?A、太阳和月亮每天从东方升起,又向西方落下去,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一样;星光灿烂的银河,斜挂在天空,它那远远的一端垂向大海,就像发源于沧海一样。B、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表现自己宽广的胸怀与气度。3、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最后两句是乐章结尾时的套话,与正文内容无直接关系。补充:1.《观沧海》主题:借景抒情,抒发了作者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作者的博大胸襟。()。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诗里洋溢者饱满的激情,意思又很含蓄。,卒章显志,点明了全文的主旨。,既总写了沧海全景,又进行了分写,:( )(碣石山)和目的(观沧海)。“观沧海”为全诗的诗眼,“观”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皆为观海所见。 B.“水何澹澹”到“洪波涌起”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相互映衬的形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宏伟气象。 C.“日月之行”到“若出其里”写诗人通过眼前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雄伟景象,来抒发自己博大的胸襟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是乐曲的终止句,一般跟诗的内容没有直接关系。二、《次北固山下》《次北固山下》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王湾是唐代诗人。诗中描绘涨潮时水面宽阔,帆船顺风而行的句子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游子情深的诗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用散文的语言描绘一下颔联中的景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潮水上涨,与岸平齐,江面变得开阔无边。和风吹拂,风向不偏,一叶白帆好像是悬挂在远远的江天。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明了行舟的什么内容?这句诗中含有什么哲理?A红日从东海上诞生了,冲破残夜,驱尽大地的黑暗,大江弥漫着温煦的气息,春天提早进入了旧年,暗示了行舟的时间在除夕夜。B时光飞逝,人生短暂。4、点明全诗的主题的一句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补充::         ,    。它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表现了一种欢乐、积极、向上的情怀。3.《次北固山下》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4.《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   ,    。( ),又写出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B.“潮平”与“一帆悬”既有实景之美,也有虚景之壮阔。,万事万物十全十美。,就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可谓触景生情。()“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不恰当的一项是( ),既不同一般,又工整明丽,“青山”“绿水”给人眼明心亮的感觉。 、四两句进一步把人带到一种和平宁谧的环境里,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显得天地宽阔,更使人胸襟开朗。 、六两句写海上红日冲破黎明前的黑暗,江边春意赶走垂尽的旧腊残冬,不仅意象美妙,还蕴含一种生活哲理,突现了新生事物的强大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