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中国往事——《走向共和》观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2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中国往事——《走向共和》观后感.docx

上传人:小枷 2019/2/7 文件大小:2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中国往事——《走向共和》观后感.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中国往事——《走向共和》观后感一,历史——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最有感触的几部国内历史片就是《武则天》、《雍正王朝》,《大明王朝》和《走向共和》,他们的共同特点是浩瀚宏大的历史正剧,对人们映射中的历史人物以全新的视觉刻画,时间跨度大,人物性格丰富、复杂,线索繁多却不杂乱,剧情可信度高、感染力强,回味悠长,口有余香。可喜可贺的是,后面这三部电视剧,几乎是相同的主创人员,而且每一部都在前一部的基础上有显著地提高,后期剪辑上较多地运用到电影手法,对内行、外行来说都超越了普通的电视连续剧所承载的元素。够彪悍,够犀利! 《走向共和》开篇便围绕着一个非常现实的主题:找钱!钱钱钱钱,搵食艰难,揾钱不易,这已是亘古不变的难题,对于身处于经济危机大时代的我们更是感触良多。在电视剧里,缺钱已经不是个人的纠结,一个国家中,各个阶层都绞尽脑汁只为找钱。清政丅府需要钱,一方面北洋水师需要扩充军备,一方面慈禧太后要修颐和园过六十大寿,但是国家没有钱,开源节流都拿不出这个钱。为了要钱,中堂大人可以低三下四求财政上拨款,为了要钱,太后娘娘把军费装进了自己的后花园。与此同时的日本政丅府也需要钱,要钱去发展现代化事业,要钱去打造“大东亚共荣圈”。与慈禧太后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治天皇,他把自己的私房钱捐给海军,皇后也把金银首饰全部捐出来,头上没有了金叉银钏只有戴樱花。清朝,缺钱的不只是朝廷,地方上发展实业、办洋务也缺钱。农民起义军造反也缺钱。在海外,孙中山准备闹革命也缺钱;在国内,康有为发起变法改革也缺钱。没有钱,地球还是要转,甚至转得超出了预算,转得时代跌宕、英雄辈出,同时也妖孽尽出。选择“钱”这样一个俗气的话题作为故事切入口,很现实很靠谱又带着一点幽默。从清末到民国,是近代史上最混乱的年代,也是最惹人情思的年代。小时候看TVB,但凡看到这个年代的戏,我们都叫做“旗袍与洋装”时代。因为时值乱世,人才可以把自己的生命演绎到极致,回忆过去,那些历史书中模糊不清的年代里,人最美花最艳故事最动人。 要怎么看待历史,是一个严肃却很自由的态度。拍历史剧的导演免不了要被人骂,说他扭曲历史,丑化伟人、美化汉&奸等等。但历史要怎样看才算公正呢?态度,本来就是唯心的东西,见仁见智。即使有历史书为证,那写书的人也是有自己的立场的。一个历史人物怎样评价,并不是一门科学,他是不可以被盖棺定论的,因为一百个读者眼中会有一百零一个哈姆雷特。某些人,咳咳,某些人,要我们站在现代的高度——历史制高点去看待过去,于是乎,封建士大夫极力维护已没落的王朝成了阻扰世界发展潮流的行为,于是乎,天平天国这样的愚昧流寇反而成了放抗封建专制的大英雄,这显然对处于那个时代的人物是不公平的,而且,你凭什么认为现在的观点就比过去先进?编《明史》的是明朝的敌人大清,它肯定要以情的政治立场去评价明的人,同理可证,二十四史非史也,后来人的意淫耳。所以,我对历史人物的看法是,永远不要去相信历史书上的,当然你可以结合你找到的数据,去相信你觉得可相信的,去摈弃你不愿意相信的,加上你自己去想象,在你的脑海中构建一个你认同的人物形象,就得嘎啦。反正,过去是回不去的,即使回去了,你见着历史人物本尊,你就能了解他吗?《走向共和》的人物形象刻画,是一个巨大亮点,不同于故纸堆中看到的,以不同于以往的思维里固有的。在它第一次也是仅有的一次在电视台热播之际,就有人开始争议:李鸿章怎么变成了高大正面的形象,而袁世凯也近似于英雄人物。难道不可以吗?或者说,难道不是吗? 在现在的历史大片中,跨越时代的大背景并不少见,但大多数是家庭史诗,类似于一个艰苦女人在男权社会中成就自我的奋斗史啊、家族集团间的利益纠纷爱恨情仇啊等等,其中不乏佳片,如《大宅门》,连姜文、陈凯歌、张艺谋都来友情客串,当然烂片也是层出不穷,那个谁硬是把林语堂倾国倾城的一部《京华烟云》拍成了华丽丽的琼瑶式三厅戏。在这样的文化大环境中,《走向共和》的导演敢于把政治作为历史片的主题,是需要一定勇气和魄力的。在张黎导演的诸多电视剧中,不难看出他一直执着于某种政治理想,这种理想在《雍正王朝》中表现为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大刀阔斧改革,在《大明王朝》中体现为文官集团与皇权、宦官的斗智斗勇,在《走向共和》中,则体现为对自由、平等、博爱的追寻。 二,人物——往事并不如烟我们看历史,正如黄子华在栋笃笑《跟住去边度》里所说,越是离我们近的时代我们越是不清楚发生了什么。对于民国,我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风起云涌、扑朔迷离,东风和西风撞击成世间百态,传统与现代以最甜蜜最妖孽的姿态结合纠缠,民丅主自由的空气里夹杂着浓烈的性感,百乐门的细软声线和富连成的锣鼓喧天奇妙地融合。。。。。。如果要在历史上找出另一个朝代来比喻民国,我立即想到魏晋,同样的军阀混战,同样的名士风流。当若要以历史上的一个朝代里比喻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