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两次鸦片战争一:鸦片战争前中英实力对比政治上: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政府效率高;中国实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政府效率低;英国政局稳定;中国阶级矛盾尖锐。经济上: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经济停滞、落后。外交上:英国在世界范围积极扩张,进行殖民掠夺。中国仍闭关自守,闭目塞听。军事上:英国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准备充分。中国装备落后,军备松驰,疏于防患。二:鸦片战争前中英两国贸易情况1、正当贸易:中国长期出超,英国长期入超;2、鸦片走私:目的:扭转贸易逆差。现象:鸦片走私日益增长。影响:中国长期入超,白银大量外流;吏治更加腐败,军队战斗力下降;人民体质虚弱,社会道德败坏。结果: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战争导火线。从中可得出结论:英国为什么要发动鸦片战争?根本原因:打开中国大门,成为它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直接原因:虎门销烟破坏了英国的鸦片走私。三: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①反侵略战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方面的原因:清政府当政,统治腐败;战前不做认真的准备;战争中妥协退让,避战自保;打击、压制抗战派;一些将领贪生怕死。——制度腐朽、统治无能。②经济、军事方面的原因:中国近代以来,一直落后于世界潮流。同侵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中国的经济、军事装备处于劣势。——经济落后、军备低劣。③发动民众方面的原因:清政府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与人民处于对立地位,不可能也认识不到人民的反侵略力量,因而不可能发动人民全面参加反侵略战争。——不得民心,内忧外患。④资本主义国家方面的原因:20世纪以前,资本主义国家在侵华问题上的关系以勾结为主,中国人民面临共同侵略;——协同侵略、实力超强。危害内容割香港岛给英赔款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关税中英协定领土主权被破坏加重了人民的负担领海、贸易主权被破坏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有利于列强商品倾销四:《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四:《南京条约》及其附件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领事裁判权(治外法权):——破坏中国的司法主权。片面最惠国待遇:——造成列强的协同侵略。居住及租地特权:——产生了租界。①设将来大皇帝有新恩施及各允;②条约规定,遇有交涉词讼,由英领事与中国官员会同查明其事;其英人如何处置,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领事官照办。鸦片战争的影响1、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较快发展。2、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想萌发;政治:经济:思想:1、社会性质:逐渐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2、主要矛盾: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3、革命性质:旧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次鸦片战争直接原因:清政府拒绝列强修约要求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扩大侵略特权过程:1856—1858年:签订《天津条约》1859---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影响:①中国领土与主权进一步遭到破坏,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半殖民地半封建进一步加深。②清政府的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洋务派兴起;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的设置。1.(2009年全国Ⅰ卷文综17)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规定:“嗣后各式公文,无论京外,内叙大英国官民,自不得提书’夷’字。”.“天朝上国”.(2009年福建文综15)1873—1910年,我国农产品出口总值呈不断上升的趋势。(2009年北京文综37题第(2)小题)历史现象之二:鸦片走私,白银外流“近年以来,银价之贵,州县最受其亏。而银商因缘为奸,每于钱粮紧迫之时倍抬高价。州县亏空之由,与盐务之积疲,关税之短绌,均未必不由于此。要皆与偷漏出洋之弊有以致之也。”——摘自《林则徐集•奏稿》(2)总结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19世纪上半期白银外流给国家和社会造成的弊端。(6分)简述清政府针对白银外流所采取的应对措施。(2分)答案要点:弊端:①州县征税困难,盐税和关税减少,造成国家财政危机;②“银贵钱贱”造成农民纳税负担加重,激化了社会矛盾。措施:为遏制鸦片走私,清政府命令林则徐主持禁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