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病毒性肝炎治疗指南疾病简介: 病毒性肝炎(viralheptitis)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具有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复杂、流行面广泛,发病率较高等特点。临床上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肝肿大及肝功能损害,部分病人可有黄疸和发热。有些患者出现荨麻疹、关节痛或上呼吸道症状,病毒性肝炎分甲型、乙型、丙型,丁型和戊型肝炎五种。以往所谓的非甲非乙型肝炎(NANBH)经血行感染者称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PT-NANBH),通过粪-口感染的称为肠道传播的非甲非乙型肝炎(ET-NANBH),近年来经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证实上述非甲非乙型肝炎的病原引起病毒性肝炎者有二种类型,前者称丙型肝炎(hepatitisC;HC),后者称戊型肝炎(hepatitisE;HE)。急性肝炎病人大多在6个月内恢复,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易变为慢性,少数可发展为肝硬化,极少数呈重症经过,慢性乙型,丙型肝炎与原发性肝细胞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疾病分类按引起疾病的病原分类,目前已确定的病毒性肝炎有五型,分别为甲型病毒性肝炎、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及戊型病毒性肝炎。目前临床上还有一些患者临床表现酷似病毒性肝炎,但并不能查到肝炎病毒标志的病例,多数专家称之为非甲-戊型肝炎。按照临床表现的特征可分急性肝炎(包括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黄疸型)、慢性肝炎(包括轻度、中度、重度)、重型肝炎(包括急性重型肝炎、亚急性重型肝炎及慢性重型肝炎)、淤胆型肝炎及肝炎肝硬化。发病原因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目前已确定的肝炎病毒有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丁型肝炎病毒及戊型肝炎病毒五种。甲型肝炎病毒hav是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一员,为嗜肝rna病毒属。hav抵抗力较强,能耐受56℃30分钟,室温一周。在干燥粪便中25℃能存活30天,在贝壳类动物、污水、淡水、海水、泥土中能存活数月。这种稳定性对hav通过水和食物传播十分有利。高压蒸汽(121℃,20分钟),煮沸五分钟,紫外线照射,福尔马林(1:4000,37℃72小时),高锰酸钾(30mg/l,5分钟),碘(3mg/l,5分钟),氯(-,15分钟),70%酒精25℃3分钟均可有效灭活hav。乙型肝炎病毒(hbv)属嗜肝DNA病毒科(hepaDNAviridae),,为部分双链环状DNA。hbv的抵抗力较强,但65℃10h、煮沸10min或高压蒸气均可灭活hbv。环氧乙烷、戊二醛、过氧乙酸和碘伏对hbv也有较好的灭活效果。hbv侵入肝细胞后,部分双链环状hbvDNA在细胞核内以负链DNA为模板延长正链以修补正链中的裂隙区,cDNA);DNA为模板,转录成几种不同长度的mrna,cDNA半寿(衰)期较长,很难从体内彻底清除。丙型肝炎病毒是一种rna病毒(hcvrna),目前可分为6个不同的基因型及亚型,如1a、2b、3c等。基因1型呈全球性分布,占所有hcv感染的70%以上。丙型肝炎病毒对一般化学消毒剂敏感,高温加热和甲醛熏蒸等均可灭活病毒。丁型肝炎病毒(hdv)一种有缺陷的病毒,其生物周期的完成要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的帮助,因此丁型肝炎不能单独存在,必须在hbv存在的条件下才能感染和引起疾病。hdv基因组是一个单股rna,形成一个具有完整结构的病毒颗粒,直径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