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奉化黄贤村简介.doc

格式:doc   大小:23KB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奉化黄贤村简介.doc

上传人:花开花落 2019/2/9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奉化黄贤村简介.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奉化黄贤村简介人文历史文化典故:“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北宋诗人林逋《山园小梅》中的这两句脍炙人口的诗,被誉为千古咏梅之绝唱。林逋(967-1028),字君复,谥号和靖。他不仅以诗名饮誉北宋朝野,还工于书法,尤精行书。林逋孤高恬淡,不慕荣利,终生不仕不娶;惟喜寄情山水、植梅养鹤,以“梅妻鹤子”老终其身。有研究者把他尊为中国古代三大隐士之一,与“不事王侯”的东汉严子陵、“归去来兮”的晋代陶渊明并称,他们进而对身后的中国文人志操形成和价值取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千年之前的林逋出生地却历有争议。一是“钱塘说”,与此相悖的还有“奉化说”。然宋代之后的诸多郡县志,乃至当地乡志、家谱,一直坚称林逋是奉化黄贤人。黄贤村的历史遗迹和世代口碑,还有林逋遗诗中怀念故乡之作,它们凿凿有据,也可相对照、相印证。明嘉靖《奉化县图志》曾有这么表述:“黄贤村处士林逋所居,后隐杭之西湖。”清光绪《奉化县志》载:“林逋,字君复,忠义黄贤人。”黄贤即今奉化市裘村镇黄贤村,位于奉化东南的象山港北岸。忠义乡始置于宋景德三年(1006年)一直沿袭到清末,民国则改为忠义区,所辖区域为奉化象山港沿海一带,即今莼湖、裘村和松岙三镇的绝大部分地区。在明代,曾纂弘治《奉化县志》的奉化诗人汪纶,写了一首《黄贤》:“黄公采芝商洛去,海上孤村寄旧游。晦迹已终秦二世,洁身不入汉诸侯。青山窈窕云长在,绿树逶迤路转幽。此地更闻林处士,清风高节继前修。”诗中道出了黄贤这个古村落的村名由来——据传汉初商山四皓之一夏黄公(崔广)原在黄贤的商山居住,后往陕西商洛。商山四皓,指的是秦末汉初(公元前200年左右)的东园公唐秉、甪里先生周术、绮里季吴实和夏黄公崔广四位著名学者。他们不愿意当官,长期隐藏在商山,出山时都80有余,眉皓发白,故被称为“商山四皓”。他们宁愿过清贫安乐的生活,还写了一首《紫芝歌》以明志向,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逶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何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兮,不如贫贱之肆志。”作者在最后两句,则以史家视角剖析了林逋向慕隐逸的前尘来路。林逋辞世后,世人多以“和靖先生”相称,而奉化黄贤的林氏后裔们,世世代代尊称他为“梅鹤太公”。这个称呼在黄贤村可谓妇孺皆知。传至明代,三十五世孙林守栋,惟恐后世子孙遗忘这位长眠杭州的太公,特地撰写了《上林祖宅第记》,训诫子孙们在祭祖敬宗时,应将这位叔祖像亲祖一样敬奉,并规定每年清明节,族人应轮流去杭州孤山扫墓,而客居杭州的子孙,也应请乡里来的族人吃上一顿清明饭。这项族规一直沿袭到解放前夕。在黄贤村,当年曾赴孤山林墓祭祖者,至今仍有人健在。综上:两位文人奠定了黄贤村的文化基础。不管林逋究竟是不是奉化黄贤人,但是从历史上看,这里起码给过他曾经向往的世外桃源生活,与世无争的生活。而他给黄贤村的后人带来的也是“梅妻鹤子”的精神寄托,向往自由和平、安居乐业的理想生活。工业:黄贤村历来靠手工制作砖瓦为生,故亦称瓦窑村。从明朝弘治年间始有人填湖置窑,嘉靖年间,烧制砖瓦达数百户。据清《(乾隆)萧山县志》载:砖业各村,皆业陶。到1925年沿湖住308户,有大小土窑63座,砖瓦品种35种以上,年产砖瓦1250万块,小瓦560万张,已具相当规模。抗日战争前后,逐年减少,砖瓦业趋于萧条。1949年后,特别是1958年以来,黄贤村在附近浙江、杭州两家砖瓦厂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