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试析河图洛书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及其对当代社会生活的指导启发1洛阳以十三朝古都而闻名天下,每一个洛阳人都会为自己家乡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感到骄傲。大多数洛阳人说起龙门石窟、白马寺、洛阳牡丹、刘秀、武则天、头悬梁锥刺股、投笔从戎等洛阳名胜或历史典故,可以如数家珍。但若问起河图洛书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则多语焉不详。本文抛砖引玉,将尽可能用通俗简练的语言,分析河图洛书中蕴涵的深刻哲理,并举例说明“图书”如何指导现代社会与生活。希望大方之家斧正。一、河图洛书原始及古文献描述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以洛阳为中心,植根于河洛地区的河洛文化是源头和主干。河图洛书又是河洛文化活的灵魂。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在神话色彩浓郁的传说中,黄河龙马负图,洛水神龟献书,古代圣王参悟河图洛书来治理国家,这就是河图洛书的出处。河图洛书也称为龙(马)图和龟(文)书,合称“图书”。与其说河图洛书是上天对中国人的眷顾,不如说中国人的勤劳智慧感动了上天。天人合一,让中国人八千年前左右就参透了天地之道,华夏文明由此在世界上率先繁荣成熟,并绵延至今。传世公认的河图洛书是用100个黑白小圆圈为构图元素组成的一组圆方两幅图,其中圆形图称河图,方形图为洛书,图书是一个整体;图中不用任何文字注释,或多或少的黑白小圆圈能直观地看出代表不同的数字,其中河图用数字1到10,总数55;洛书只用1到9,总数45。粗观河图洛书,即便是小学生对其算术特征也一目了然;反复审视,黑白两种小精灵在虚空飞舞,杂而不乱,让河图洛书整个似乎活了起来,黑圈白圈内也似乎有神秘的未知世界引人向往。越琢磨图书越会让人觉得玄奥神奇,韵味无穷。古文献中对河图洛书是这样描述的:“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这是解说河图的。解释洛书时,古人拿人体作比方:“二四为肩,六八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这些可以用作识记河图洛书的口诀。《周易·系辞传》中对河图有更理论化的表述:“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大道至简。原始的河图洛书是这样的朴素,仅有黑白两色、方圆两形,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古人却认为它承载着天地之道,有鬼神莫测之大用。“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孔夫子在《易传》中这么说,言外之意是周易八卦也是依据河图洛书而画出来的。那么,怎么样正确解读河图洛书呢?二、对河图洛书蕴含哲理的分析熊春锦老师总结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提出一元四素的观点。一元四素也是一种哲学方法论。分析解读河图洛书,就要用中国式思维、中国式方法。主要有两个原则性的方法。这第一个方法说出来每一个洛阳人都会呵呵一笑,因为天天挂在嘴边说——中。解读河图洛书就要用中,这中也就是中国得名的由来。洛阳人爱用中,因为洛阳历史上长期是国都,是天下之中。“一阴一阳之谓道”,中国古人是一元论,既重视整体,又采用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认为“万物负阴而抱阳,中气以为和”。为了正确把握世界的客观规律,古人强调“执两用中”的方法。河图洛书单独作分析研究时,要阴阳通观而用中;把河图洛书作为一个整体时,也要执两用中;图书二者要有机结合,统一在所研究的事物上,而不可割裂。第二,要有步骤,有层次,遵循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