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梁祝》说课稿.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梁祝》说课稿.doc

上传人:坐水行舟 2019/2/1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梁祝》说课稿.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梁祝》说课稿大化职业技术学校——姚晓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你们好!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梁祝》下面让我来解说我整堂课的设计。一、说教材(一)教材分析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由何占豪、陈钢作曲。1959年写成并首演。当时作者是上海音乐学院的青年学生。他们为了探索交响音乐的民族化,选择了这一家喻户晓的民间传说为题材,吸取了越剧中的曲调为素材,成功地创作了这部单乐章、带标题的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描述了梁、祝二人的真挚爱情,对封建礼教进行了愤怒的控诉与鞭笞,反映了人民反封建的思想感情及对这一爱情悲剧的深切同情。乐曲的结构为奏鸣曲式,由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组成。作品从故事中择取“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和“坟前化蝶”三个主要情节,分别作为乐曲呈示部、展开部及再现部的内容。运用西洋协奏曲中的奏鸣曲式,很好地表现了戏剧性的矛盾冲突。并吸收了我国戏曲中丰富的表现手法,使之既有交响性又有民族特色。(二)教学内容    1、运用我国民间越剧传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剧情简单导入课堂,增强学生对本节音乐学习的兴趣。    2、两个名词解释:⑴协奏曲⑵奏鸣曲式;乐曲采用奏鸣曲式结构图式;对交响乐有一个初步认识,学好有关必要的音乐知识,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3、用故事中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情节——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贯穿音乐欣赏中,让学生由难到易掌握音乐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这三个部分,降低学生欣赏音乐难度,在轻松愉悦中体验音乐。(三)、本课地位和作用1、地位:《梁祝》小提琴协奏曲是在借鉴欧洲协奏曲这种艺术表现形式的基础上,以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格和多种艺术技巧,塑造了鲜明、感人的音乐形象,成为中国交响音乐民族化的成功之作。2、作用:该曲以其鲜明的民族风格特点,在国内外演出均引起良好反映,得到国际公认。外国音乐家称之为“蝴蝶的爱情协奏曲”,该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协奏曲、清唱剧、舞剧等,外国舞蹈家将它改编为美丽动人的冰上舞蹈。《梁祝》已成为飞进世界音乐之林、活跃国际乐坛的“彩蝶”。(四)、教材重点、难点重点:理解主要音乐片断的含义、学会唱音乐主题。难点:理解奏鸣曲式结构特点。 二、说大纲 本节课符合音乐教学大纲要求:即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审美观念;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欣赏中外优秀具代表性作品,开阔学生音乐视野,选择重视我国优秀民族民间音乐作品,弘扬祖国音乐文化。 三、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   1、了解、掌握什么是协奏曲2、初步认识奏鸣曲式的结构,引子、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二)能力目标   1、欣赏音乐的表现手段与故事内容相融合,理性分析与情感抒发相结合,使学生的情感在音乐中获得体验,并能展开一定的联想空间。   2、培养学生鉴赏和感受音乐作品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创新能力。(三)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风格交响乐,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说学法教法 (一)学法设想:1、在良好的问题情景中,自主地欣赏《梁祝》小提琴协奏曲。2、理解乐器运用形式,与作品内容有着紧密联系。3、认真感受乐曲中不同节奏速度变化,对不同主题中能正确区分判断。4、积极讨论,大胆设想故事结局,引申音乐的尾声发展。(二)教法设想:  运用多媒体,视听与讲解结合,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