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骨笛河南舞阳贾湖出土的骨笛是用猛禽的肢骨在其一面钻孔而成的,其中有八孔、七孔、六孔、五孔笛,五、七孔笛较多,共18支,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七骨笛,用简单指法可以吹奏出像河北民歌《小白菜》这样的曲调,这些骨笛有距今9000年的历史六代乐舞:又称“六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曲和重要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高典范,包括《大夏》《大濩》《云门》《九韶》《咸池》《大武》《云门》:黄帝时期崇拜天神的乐舞《大夏》:夏周时期的乐舞,歌颂大禹治理水的功绩的乐舞《大濩》:夏商时期的乐舞,歌颂商汤伐桀的功绩《大武》:西周时期的乐舞,歌颂武王伐纣的功绩大司乐西周时期建立的庞大宫廷音乐机构,重要职能是音乐教育西周礼乐制乐队的排列:礼乐制度将上层的人分为许多等级,根据等级不同规定其生活各个方面的区别和限制宫县:天子,四面排列轩县:诸候,三面排列判县:卿大夫,两面排列特县:士,一面排列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旋宫西周以来的转调理论八音八音是我国周代按照乐器制作材料的不同进行分类的方法,也是我国音乐史上最早的乐器分类法。“八音”就是按发音体物质的不同而分成的八类,分别是:金、土、石、木、丝、竹、匏、革金:钟、镛、钲、铙náo、铎duó石:磬、鸣球土:埙革:鼓、建鼓、鼗táo、拊fǔ丝:琴、瑟、筑木:柷zhù、匏:笙、竽竹:箫、篪chí《流水》古琴曲,此曲现存曲谱初见于明代朱权《神奇秘谱》。该书在题解中说“《高山流水》本只一曲,至唐时分为两曲,不分段数。宋代分《高山》四段,《流水》八段。”《神奇秘谱》所收为不分段。它们所表现的内容来自己两千年来民间一直流传的故事:伯牙弹琴可以表现出他的“巍巍乎若泰山”和“汤汤乎若流水”,而他的好友钟子期完全能够准领会到他的音乐表现。曾候乙墓编钟是曾候乙编钟的其中的一件,是楚惠王赠送曾候乙的铜镈曾候乙墓编钟的律制整套编钟共64枚,也分为三组。编钟之外另有一件楚惠王赠曾候乙的铜镈。这套编钟是目前所见古代编钟最为庞大的一套编钟,为后人了解曾候国宫廷音乐的规格、音乐活动情况进一点提供了实物资料。它标志着我。《诗经》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现存305篇《楚辞》是源于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依据楚国民间歌调填辞的诗作徒歌相和歌的前身,主要以清唱为主相和歌汉代北方兴起的一种歌曲形式,自汉代乐府扩建以后,原始的民间歌曲经过乐工们的加工提高,用各种乐器伴奏表演,发展过程是由简到繁。徒歌——但歌——相和歌艳、曲、趋或乱相和歌的高级形式,是大型的歌舞套曲,被称作为相和大曲。基本结构形式分为三段歌舞曲,艳(舞蹈)——曲(间奏)——趋(或乱),乱是高潮部分李延年汉代乐府协律都尉,民间音乐家,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新声二十八解汉代乐府协律都尉、民间音乐家李延年创作,这是汲取西域音乐的精华进行的创作和最早纪录百戏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包话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鼓吹以排簫、笳、角为主要乐器,常在宫廷、宫署、宴饮使用;宴会时又称“黄门鼓吹”,用于军乐时称“铙歌”或“短箫铙歌”横吹以鼓和角为主要乐器,在仪仗、道路上进行时于马上所奏之乐横吹乐是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的合奏乐六十律继十二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