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作者:李辉鲍秀兰一、睡眠的生理特征和基本功能睡眠是人类的一种正常的、有规律的休息状态。它是以身体活动减少、对周围事物的知觉降低为特征。睡眠不同于其它的似睡眠状态如冬眠或昏迷,因为它容易被外来刺激如大的声音所干扰。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睡眠才被认为是一种运动减少和对刺激唤醒阈降低的一种简单状态。1953年美国生理学家EugeneAserinsky和NathanielRleitman确定了睡眠是由两种状态组成即有快速眼球运动的“眼球快速运动睡眠”(REM)和无明显眼球运动的“非眼球快速运动睡眠”(NREM)。 REM睡眠又叫“活动睡眠”或“梦睡眠”。REM睡眠状态与NREM睡眠相比,前者是处于非常活跃的生理和心理活动状态。REM睡眠的特征是闭合的眼睑之下的急速眼球运动。REM睡眠中的脑电波近似清醒状态,提示大脑的高级区域包括感觉和运动皮层在REM睡眠中十分活动,这与人们经常能清晰地述说做梦的情景是一致的。在REM睡眠中心跳和呼吸相对较快,与大脑的高级活动及活跃的梦幻相一致。可以观察到REM睡眠中有眨眼、作鬼脸、说梦话等,这与觉醒后回忆梦境相关。 NREM睡眠,又叫“安静睡眠”,是从清醒状态进入的第一个典型状态。其特征是没有快速动眼,肌肉及脑的血流减少,但不缺乏。在大多数NREM睡眠中身体和脑都处于休息状态。NREM睡眠分为四个阶段(从昏昏欲睡到深睡),这些阶段以优势脑的脑电波形成、典型的行为、觉醒水平及对环境的反应等为特征(表1)。表1睡眠阶段 大约占成人睡眠时间的百分比典型行为脑电波特征清醒  α波(8-12Hz)及β波(13-40Hz)阶段Ⅰ(NREM,轻、浅睡)5%,大部分出现在夜间睡眠的早期。身体活动减少,眼球滚动,眼睑可张可闭。θ波(4-7Hz/秒)NREM睡眠中的脑电波,它明显不同于REM睡眠和清醒状态的短速波,是大而慢的波型。阶段Ⅱ(NREM)50%,大部分出现在夜间睡眠的后半部分。眼运动、呼吸和心率放慢,肌张力减弱。在θ波范围内独特睡眠轴中较慢的基线波(高电压短束12-15Hz和K复合波。阶段Ⅲ和Ⅳ(NREM)20%,大部分出现在夜间睡眠的后半部分。睡眠者身体非常放松,呼吸浅慢,心率慢。睡眠者显得平静。非常慢的δ波(1-3Hz)REM20~25%闭合的眼睑之下的急速眼球运动,快速心跳和呼吸。短、速波型,类似于清醒状态的活动脑电波。 。循环的数量、一个特定睡眠阶段的相对持续时间和整个睡眠长度主要取决于个体的成熟状态和生活年龄。成人夜间睡眠是在NREM和REM睡眠之间进行非常有规律的循环。成人睡眠开始于NREM睡眠,从阶段Ⅰ移动到阶段Ⅳ,再返回到阶段Ⅱ,然后转变到REM睡眠。REM睡眠大约每90分钟出现一次。从NREM睡眠到REM睡眠的一个循环为一个睡眠周期。在夜间睡眠中有4~5个循环,但在每个循环中每个睡眠阶段的比例是不相同的。REM阶段在夜睡的开始通常持续约10分钟,此后逐渐延长,在临近早晨的几个小时中持续到30分钟。尽管婴儿在睡眠过程中有NREM和REM阶段的交替循环,但婴儿的睡眠周期循环不同于成人。通常新生儿的睡眠周期开始于REM睡眠,成人则相反首先进入NREM睡眠第Ⅰ期。到3个月龄,睡眠进入整个NREM阶段。婴儿睡眠循环的平均周期在新生儿约50~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