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姑苏城外寒山寺.doc

格式:doc   大小:35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姑苏城外寒山寺.doc

上传人:乘风破浪 2019/2/16 文件大小:3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姑苏城外寒山寺.doc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姑苏城外寒山寺苏州的淡淡烟雨,寄托着一种思乡情趣,耐人寻味。苏州的园林古刹,更是令人难以忘怀,总是有种“不可言宣,只可会意”的诗情画意。其个中之真旨,久参不破,犹若棘手之禅宗公案一般,妙哉,妙哉!其无上之功用,足可令亲临其境者,窥谷忘返,望峰栖心。而地处京杭大运河畔之千年古刹——姑苏城外寒山寺,亦不例外,以其钟声、诗韵、塔影、碑刻、书院而名闻四海。余自从寄幻身于空门后,99年春来苏州灵岩山寺报考佛学院,读书四年。而后奉命挂搭于寒山寺,并进寒山书院从事教学工作,至尽亦有四个春秋了。无心住在此寺中,穿衣吃饭两件事,青灯古佛一卷经;鸟啼花落,钟鸣鼓响;随四时之运转,寒暑之易节,悠闲度日,自有无限之乐趣与妙意。这里的一花一草、一楼一阁、一殿一堂,乃至清风明月、江枫渔火、画桥流水,皆为我人妙明心中所现之物耳!细心玩味,自可全丑即美、全恶即善、全假即真也。为表聊心,故今作文以记之。一、古寒山寺名之由来据《吴郡图经续记》、《吴郡志》等典籍的记载,寒山寺创建于南梁•天监二年(公元502—519),初名“妙利普明塔院”,至今也有1500余年的历史了,可谓是千年之古刹名蓝也。寒山寺的前身是“妙利普明塔院”,招提名义,檀度因缘,皆以塔着。开山有塔,其来久矣!顾名思义,此寺最初只是供养妙利普明菩萨舍利的一个塔院而已,其规模不甚恢弘。但地处枫桥繁华区,邻居运河之要塞,为南北客必经之道,但在当时之影响颇为巨大。故自唐人张继题诗以来,四方游士凡至吴,无不知有寒山寺者。寓贤羁客,临流抒啸,无非霜天钟籁。有史料可考,寒山寺亦称“枫桥寺”,最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宋嘉佑中改赐名“普明禅院”。范大成在《吴郡志》中载:“普明禅院,即枫桥寺也。在吴县西十里,旧枫桥妙利普明塔院也。”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仍称枫桥寺(孙觑《枫桥寺记》)。元代始复寒山寺之名,元顾仲瑛、汤仲友等诗均题名为寒山寺。其后明、清、民国至今,一直均沿用寒山寺之名。之所以古寺由最初之“妙利普明塔院”而改名为寒山寺,一是为了拓建伽蓝;二是为了纪念、追踪寒、拾之遗风。据明•姚广孝之《寒山寺重兴记》载:“唐元和(今注:当为贞观)中,有寒山子者,不测人也。冠桦皮冠,着木履,被蓝缕衣,掣风掣颠,笑歌自若,来此缚茆以居。暑渴则设茗饮,济行旅之渴。挽舟之人,施以草屩,或代共挽。修持多行甚勤。寻游天台寒岩,与拾得、丰干为友,终隐入岩石而去。希迁禅师于此创建伽蓝,遂额曰‘寒山寺’”。如上之文,其意在于说明古寺得名之所以然,细想起来实有其深远意义与历史价值。关于普明菩萨之久远劫前本事,广载于如来诸经论中。如《大宝积经》说,菩萨乃多宝世界,宝积佛前之弟子。《首楞严三昧经》说,文殊菩萨未来世成佛,其名为普明。又《华严经》说,菩萨乃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之代表,作华严法会之参席众。《法华经》说,释迦文佛受记声闻弟子陈憍如未来世成佛,其名为普明。”又“八十八佛名”中,亦有普明佛之名号。虽则诸经论所言不尽全同,然其旨味亦甚吻合,莫非是为了说明普明菩萨远本之难思难议。称“普明菩萨”,意谓菩萨乃倒驾慈航之佛位菩萨,为辅弼王法弘化而示居因位;言“普明佛”,则知菩萨久远劫前早成正觉也。总之,“妙利普明”的意思,就是说此菩萨能以光明普遍照破世间一切痴暗,使大地一切众生同沾妙利。关于“寒山子”高僧之示显人间近迹,虽则生卒之年不可考,但《史书》中确有其人其事之记载,况且还有《寒山子诗集》的流***间。明•姚广孝之《寒山寺重兴记》中亦言:“(寒山)方丈则设寒、拾、丰干之像,不敢忘其所自也。”不过此三老不被世人所识,但其行持超特。据说寒山子长年穴居天台寒岩中,不与世人争;丰干在国清舂米供众,骑虎游松门;拾得在国清为众烧火造饭,心甘情愿。其三老之事迹,具载于《高僧传》、《祖堂集》中。世人怀疑寒山子是否曾到过苏州寒山寺?则有诗可作证。如:“一向寒山坐,淹留三十年。昨来访亲友,太半入黄泉。渐减如残烛,长流似逝川。今朝对孤影,不觉泪双悬。”这首五言律诗足以说明寒山子晚年曾取道古运河来苏省亲的事实,不必疑尔! 菩萨遁迹,游化人间,处处示灭,处处示生,身无定相,居无定所,高深莫测。天台人见大师合缝岩中,苏州人见大师缚峁枫桥。开山有塔,以显本地风光之久远,原以宝塔乃如来法身之象征与代表,以示佛法高深广博之不可思议也。稀迁禅师拓建伽蓝,额名曰“寒山寺”,实乃遵循一大时节因缘,以纪念寒、拾、丰干三老示显人间的悲心与用意,进而光大发扬其随意自在的解脱精神。从而使名胜道场与高僧事迹相呼应,为古刹添光,为高僧谱写了光辉一页。可见,希迁禅师之良苦用心也。“妙利普明菩萨”显远本,“寒山子”明近迹;塔表如来法身常住世间,寺表僧宝和合同修共住;开山建塔,以重法故;拓建伽蓝,因人名寺,以人显寺,以寺显人,可谓“道在人弘,非道能弘”,开一大时节因缘故。元以“为本开迹”、“由迹显